抗擊霧霾,美國花了50年,日本也花了超過20年時間。沒有人可以預測,中國會花多少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商業力量會開始在“空氣中撈金”,這是一門生意,這同樣是一條解決民眾需求之路。隨著霧霾天氣的常態化,空氣凈化器已成為生活必需品。在中國空氣凈化器還是起步階段,但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空氣污染的嚴重,人們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將持續性提升。
各地由于霧霾等天氣原因導致空氣質量重度污染,PM2.5指數持續上漲,引發大眾廣泛關注,一場和空氣污染有關的話題在坊間迅速蔓延。空氣凈化器無疑是近幾年霧霾危機的最大受益者。
空氣凈化器市場容量增長 自2011年開始,日益嚴重的霧霾、甲醛等空氣質量及污染問題成為社會熱點,霧霾肆虐下,空氣凈化器成為最受益的領域,開始野蠻生長,尤其在2013年全面爆發。2012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為126萬臺,市值為31億元。2013年國內空氣凈化器銷量為353萬臺,總市值達85億元,增速接近180%,這一增長率是2012年的4.4倍,2011年的8倍。2014年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銷量達到576萬臺,市值達145億元,增速接近70%。三勝產業研究中心預測:未來我國空氣凈化器銷量將保持30-50%的高速增長,空氣凈化器市場正迎來空前利好。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表:2012-2014年中國空氣凈化器銷量及市值 空氣凈化器市場品牌格局
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的空氣凈化器普及率達27%,每年銷量超過2000萬臺,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在公共場所和家庭居室的普及率也在15%以上,而我國僅為0.1%,意味著這個市場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因此,不僅飛利浦、亞都等專業廠商開始發力,創維、海爾等傳統家電廠商紛紛跟進,就連小米、豹米、小蛋、三個爸爸等這樣一批流淌著互聯網血液的高性價比產品也高調闖入,號稱要顛覆這個行業,市面上名目繁多、種類不一的空凈產品也讓用戶難以分辨優劣。 在魚龍混雜的空氣凈化器市場中,“澄埃”產品用事實說話,依靠可靠的品質和優異的用戶體驗,獲得了良好的用戶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