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霧霾天氣的嚴重,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漸漸增多。近幾年,強大的市場內需促使空氣凈化器行業膨脹,誘人的大“蛋糕”吸引眾多商家毫無理由的加盟,而看似光鮮亮麗的景象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重口號輕品質”無疑是行業通病,消費者也開始質疑國內空氣凈化器到底安不安全?誰來為消費者健康買單?
空氣凈化器市場自2013年爆發性增長后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觀察Gfk的零售檢測數據,2016年這個市場延續了2015年的高速爆發,其中一季度整體空氣凈化器市場型號達1421個、較去年同期增加420個。可以看出,面對空前的大市場,各種所謂黑馬逆襲、新銳上位的故事在這個行業里仍舊不斷地被鼓噪著。
具體而言,在空氣凈化器這一市場中除有三星、海爾、飛利浦、亞都、遠大、夏普等傳統大品牌,近一年來,更涌現了小米、獵豹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殺入這一行業。似乎他們站在了環境改善或者大健康的風口之上。
但在筆者看來,這其中有太多都是倉促出發、匆忙上馬,瘋狂炒概念。雖然各品牌同處在這個大風口上,但還是想提醒一下:風浪已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做品牌,做實事比講故事,比單純的概念更重要”。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風口講故事,而不立足產品,就很有可能掉進深淵,最終陷入敗局之中。
1、投機者在風口仍舊“渾水摸魚”
毋庸置疑,國內空凈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空氣凈化器在國內百戶家庭的占有率普遍不高,更遠低于日韓和歐美。站在這一風口上,確實能飛起來,但如何安全著陸和再次高飛?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放在空氣凈化器領域,雖然用戶對之是剛需,但這一行業的品牌太多了,問題頻出。此前,在市面上熱銷的一個號稱來自德國的空氣凈化器品牌康納利就被曝出其實是在廣東佛山的一家小型“黑工廠”里“土法”制造出來的。而飛利浦、夏普、亞都等品牌都多次被檢出虛標嚴重。
雖然今年年初國家針對空氣凈化領域頒布了“新國標”,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空凈行業的“亂像”。大批的劣質和白牌產品仍舊涌入市場,以次充好,這無疑會讓用戶對整個行業逐漸萌生抵觸。
此外,很多玩家看似擠了進來,成了風口上的豬,但卻根本無法著陸,用戶使用了一次之后,發現上當受騙,就再也不會購買了,因此形成了負面口碑傳播效應。誠然,要在這么多家的空氣凈化器企業中脫穎而出,營銷、炒作、講故事,往往成為了不少急功近利的企業的選擇。這些都只是風口中的投機者,難以成功。所以,決定成功的關鍵是真正俘獲用戶,而要俘獲用戶,則最本質的在于產品過硬,真正給用戶以價值。
2、建立消費者需求才是王道
關注這個行業的朋友們都清楚,年初國家頒布了衡量空氣凈化器凈化能力的新國標標準,有很多剛剛“過線”的廠商開始竊喜,忽視實際使用體驗,以低端配置大打價格戰,利用消費者對空凈產品的不熟悉、不了解而大肆渲染。
誠然走低端戰略本不應該被抨擊,但是以低價出售,卻打著“老子天下第一”的幌子,未免有些言過其實。
實際上,當一些空氣凈化器企業熱衷于炒作、講營銷故事時,也有一些廠商對行業及自身的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并基于這樣的定位在踏踏實實地做事,三星就是其中的一家。
從今年3月份新國標頒布以來,國家對于空凈產品的CADR、CCM、能效能級、噪音值這四項基本指標進行了明確的規范,然而在產品上真正能做到四項指數標識明確,展現自身品牌信心度的廠商卻寥寥無幾。三星作為空凈領域的老牌廠商做出了一個良好的表率,三星的中高端產品線的空凈產品不僅做到了四項指數標識明確,并且遠高于新國標的標準,最高端7000系列空氣凈化器的CCM值甚至是新國標的十幾倍;另一方面,三星在空氣凈化器領域憑積累多年,具備了完善的產品生產與銷售體系不斷。據資料顯示,三星已經在全球36個地區建立了研發機構,共38個生產基地以及7萬余名研發人員持續為產品研發與創新蓄力,正是深厚的底蘊支持才能夠讓三星面對任何市場變化,都能靈活應對,輕松自如,乃至先人一步。
據Gfk的報告顯示,國內空氣凈化器的線下市場是以三星為首的外資品牌的天下,他們占據了線下80%的零售額。為什么用戶會為他們買單?原因恰恰就是如此。任何市場的趨勢變化都離不開消費者的需求驅動,只有在紛繁的市場變化中保持堅定的產品力,滿足了消費者的真需求,并作出了差異化的營銷舉措。這些才是發展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