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常生活中“泵”隨處可見,人們對此并不陌生,例如常見的水泵、油泵和氣泵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可以將流體介質泵送到勢能更高或位能更高的地方,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提高介質位置或壓力的機械裝置。正如古話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總是從高處轉移到低處,比如水總是從高處流往低處,熱量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但通過“泵”可以將此過程逆轉,人們可以通過水泵將低處的水泵送到高處,而且也能通過熱泵將熱量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中。“熱泵”顧名思義,是一種輸送熱量的泵,但是熱量不是像水一樣的流體,它沒有體積和質量,輸送熱量必須依靠“載體”,這種載體我們稱之為“冷媒”。所以熱泵從溫度較低的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并把它傳遞給溫度較高的被加熱的對象,實際上是一種熱量提升裝置。
熱泵制熱技術的歷史相當久遠,1824年,法國的青年工程師卡諾發現了這一現象:增加氣體的壓力時能夠提高其溫度,反之,減小氣體的壓力會降低其溫度。他由此指出:利用這一現象可以實現熱量的轉移。同年他還提出了“卡諾循環”,這一循環在理論上效率最高,但由于當時的機械制造技術水平有限,卡諾本人并沒有提出可以具體實現的熱泵結構設計。當時的卡諾循環針對的是熱動力機,而卡諾循環的反向循環,即為熱泵循環。熱泵機組工作時,蒸發器一段總是吸收熱量,而冷凝器一端總是釋放熱量,且兩個過程是同時運行的。在理想狀態下,冷凝器一端釋放的熱量要大于蒸發器一端吸收的熱量。開爾文注意到一個現象:與電熱絲發熱相比,消耗同樣的電量,熱泵獲取的熱量要多很多倍,熱泵能流圖如圖2.1所示,當時他把這樣的裝置稱為“能量倍增器”
熱泵熱水裝置原理如2.2圖所示,熱泵只需要消耗少量電能,就能從環境中的低溫熱源中吸收大量免費熱能,輸送到水中用于加熱熱水。以某熱泵熱水裝置的典型運行參數為例,當環境空氣溫度為100攝氏度、所制取的熱水溫度為450 攝氏度時,熱泵僅需消耗掉1份電能Wc,即可從環境中吸收3.5份的低溫熱能Ql,最終共同生成4.5份450 C的熱能Qh來制取熱水。
根據熱泵熱水裝置原理,并參照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圖中的三個參數滿足:
Qh=Ql+Wc (2.1)
式中Qh——熱泵的制熱量,即用來加熱熱水的熱量;
Ql——熱泵從低溫熱源中吸收的熱量;
Wc——熱泵消耗的電能。
熱泵熱水裝置的性能系數,也稱為制熱系數,是熱泵熱水裝置的熱效率或能源效率指標,計算方式為熱水獲得的熱能與壓縮機消耗的電能之比,通常用
由式(2.3)可知,熱泵的性能系數COP值恒大于1,所以熱泵熱水裝置的熱效率必然大于100%,實際上熱泵的COP值通常為3.08.0,即熱泵熱水裝置的熱效率通常為300%到800%。而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的效率一般小于100%,太陽能熱水器的折合效率為300%,故使用熱泵熱水裝置能夠節約大量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