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家居建材行業洗牌進程加速,原材料、人工及物流成本的上升加大了門窗生產廠家的競爭壓力。再加上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國家對綠色環保生產的進一步規范,2017年門窗市場的形勢將更加嚴峻。但是,危機中通常蘊藏商機,門窗行業發展勢頭不減,企業面臨洗牌大考,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但能夠肯定的是留下的都將是實力派,而有六類企業則需警醒了。
2017年門窗市場形勢依然嚴峻 六類企業需警惕(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類、只求安穩不求發展的企業
有些門窗企業是靠以前的機遇賺來了第一桶金并發展壯大。當時的門企老板魄力與勇氣是值得大家佩服的,但如今時局已變,若還是以過去固有的落后的思維來經營門企,那門企將面臨倒閉。為何怎么說,從小編的觀察來看,現在大多數門企老板的思維是只守不攻,只求安穩,不求發展。他們大多生產中低端產品,而不思進取,導致很多經銷商都賣不動貨。如此固執與守舊,難免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
第二類、不規范的小作坊式生產企業
有的門窗企業根本沒有環保吸塵等設備,員工也沒做過正規的培訓就上崗了。這類企業我們都稱其為小作坊式企業,廠區里亂糟糟,老板也不講究細節與規范。原材料亂堆,電線老化,員工也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這樣的門企不淘汰你淘汰誰,現在環保查的非常嚴,據說有些門業產區的大廠都因當地霧霾太大而被強制關門了。所以,不規范生產的門廠,就像在刀尖行走般,非常危險!
第三類、專注打價格戰的企業
材料上漲,物流上漲、人工上漲,一切都是漲漲漲的節奏,導致很多門窗企業不敢接單了。為何會這樣呢?因為他們以前打價格戰,靠優惠讓利來吸引經銷商,但現在一漲價,企業有的還來不及漲價,就已經被下了單,只好偷工減料地做了。還有的門企干脆不生產,也不接單了,等著漲價風波的過去。所以,今年很多門業集聚區的門企都提前放假了,但這絕非長久之計,要不怕漲價的話,以前就要定位好。要走品質路線,提高產品附加值,不跟人打價格,與優質客戶共同發展,這才是最正確的道理!
第四類、盲目擴張的企業
小編今年走訪了很多家門企,其中有80%的門企今年的生意都很好,單子做不完。怎么會這樣呢?因為今年房子是歷史上賣的最多的,而且大都是現房,剛需的,所以這種好生意估計要持續到2017年的上半年,下半年就沒那么好過了。但這些都是表象,而且這將套死一批盲目擴建或自以為是的門企。有的門企老板看著今年行情好,花重金買設備,買地,招兵買馬的,等著明年大干一場。細想一下,這剛需的庫存房都賣得差不多了,怎么還會有那么好的生意呢?所以明年下半年門窗市場或許就沒那么瘋狂了。
第五類、不重視品牌營銷的企業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現在是“酒香也要去吆喝”。你的產品做的再牛,經銷商不知道,消費者不知道,那你就一文不值了!所以,這幾年大的品牌在打廣告,二、三線品牌也在打廣告,他們都是想搶占市場份額。有家品質做的非常棒的門窗企業,在行業內大家對該品牌的評價卻是兩個字“可惜”。怎么會這樣說呢?因為他們的產品的確做的非常好,細節做的也很到位,可就是老板不懂營銷,更不注重營銷,所以一直難以打開市場。而其他的門窗企業看到這點,于是模仿該品牌的產品,并大力去搞營銷,據說,現在產值早已超過了品質做的很好的那家門企了。
第六類、不重視經銷商與服務的企業
有些門窗企業老板以為自己現在的生意還不錯,就牛氣哄哄了。不在乎經銷商,也不注重服務。一旦產品出現問題了,也不去理會,讓其自生自滅。還說什么,市場上的客戶多得是,錯過一兩個又何妨,東邊不亮西邊亮,重新開發把錢賺。這樣的門業老板,現在也許還能過,但如此下去,品牌口碑遲早會臭名昭著。哪怕以后想換個品牌來做,如果仍是換湯不換藥的坑爹思維,也是做不大,而且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