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末時節(jié),門窗市場上的促銷活動此起彼伏,年終沖量的收官之戰(zhàn)一觸即發(fā)。然而,在瘋狂的促銷之下,消費者與商戶之間的矛盾也時有發(fā)生,回顧近年來門窗市場投訴情況,不難看出一些明顯的問題。
十大門窗品牌千萬別踩這些“雷區(qū)”(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拖字訣”難以防范
翻看2016年初至今涉及門窗產品及裝修服務的投訴案例,無處不在的“拖字訣”讓人防不勝防。門窗商被投訴的拖延問題主要涉及到送貨、安裝等方面。個別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下單故意將門窗產品的制作周期說得很短,實則根本無法按時交貨;有的商家在給業(yè)主送完貨后卻遲遲未安排工人上門組裝產品;還有些商家口頭承諾盡快幫業(yè)主對門窗產品上存在的較小缺陷進行美容修復,但卻遲遲無法兌現(xiàn)。
為避免商家頻頻使用“拖字訣”,建議業(yè)主在與門窗經銷商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就工程開工及完工日期或產品的送貨日期進行明確約定并寫清楚每拖延一天工期或延遲送貨一天應承擔的違約金具體數(shù)額。對于商家負責組裝的門窗,消費者應待門窗組裝完畢后再向商家支付尾款;遇到產品存在較小缺陷且商家承諾幫助美容修復的情況時,消費者也應先暫時扣留部分貨款,待修復完好之后再行支付。
“退貨難”屢見不鮮
門窗市場“退貨難”的問題由來已久,消費者與商家因退貨問題引發(fā)的糾紛主要分為:定制門窗產品的商家不予退貨或要求業(yè)主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測量費后才予以退貨,承諾“多退少補”的商戶拒絕退貨,參與了商家“購物有禮”、“購物抽獎”的商品不予退貨三大類。
事實上,定制門窗同樣應遵守行業(yè)內的產品服務“三包”規(guī)定,如無特別約定定制門窗的經銷商不得拒絕業(yè)主的退換貨要求。對于消費者參與“購物抽獎”等活動的訂單,當自己提出退貨時應當歸還相應的“獎品”、“禮品”。另外還需注意,業(yè)主在下訂單交付產品的預付款時一定要看清商家的收據(jù)中寫的是“訂金”還是“定金”,二者雖只有一字之差,實際意義卻相去甚遠。
“貨不對樣”痼疾難除
貨不對樣是門窗零售渠道的一塊“硬傷”,近年來雖有所緩解,但一直未能被徹底根治。“貨不對樣”的問題包括業(yè)主實際收到的門窗色差太大,門窗尺寸、材質、樣式與店內樣品不一致,甚至有個別商家在為業(yè)主配貨時存在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以劣質、雜牌產品冒充知名度較高的產品的情況。對于這類問題,首先建議業(yè)主在下單時記得將店內樣品或圖冊進行拍照留存,其次是加強驗貨把關,對于貨不對樣的產品可以直接拒收。
“品牌產品”名實難副
隨著門窗市場競爭漸趨激烈以及居民對居家品質的日漸重視,市場上門窗產品的品牌效應愈加凸顯,“寧愿多花點錢也要買品牌產品”的消費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然而,從今年消費者的投訴情況來看,個別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存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情況。消費者在購買門窗時固然應該看中品牌,但也不能對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放松警惕,在下單之前同樣需要認真查驗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