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以及企業自身問題的影響下,門窗行業發展困境重重。人口紅利消退、環保壓力激增、市場消費疲軟等等,無一不在刺痛著門窗企業的心。在這樣的環境下,著名門窗品牌的筆者表示,企業唯有正視當下的困境,才能突破困局找到發展之路。那么我國門窗行業到底面臨著哪些困境呢?
一、人口紅利消退
時至今日,可以確認的是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結束,這一個轉變給傳統產業的經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新聞如此報道:“佛山企業招不到員工,到了只要是一個人就可以招了”的地步,而這樣的困境不只是佛山,全國很多制造型的行業都普遍遇到,因為人口紅利的結束,意味著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上漲,直接增加經營成本以及影響生產管理,而門窗正是人力資源密集型的產業,人口紅利的結束將直接影響這個行業的生存。
而站在另一個角度看“人口消費紅利”,70后和80后在居住產業和建材產品消費周期已經接近尾聲,90后在居住產業和建材產業的市場需求無法激發,近30%的90后不需要置業,另外多數的一二線城市90后普遍未有能力置業,因為虛高的房價讓90后望塵莫及。
二、環保壓力激增
柴靜的《穹頂之下》讓我們看到中國未來變革的可能,環境將是第一要務。中國的環境治理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時候了,作為高污染、高耗能的門窗行業將是這場整改的重要對象。環境管理成本以及政策的收緊,讓門窗企業務必在環保以清潔生產管理投入更多的資源和資金,這將是直接增加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將有不少企業將直接被政策性限制而直接結業,退出市場,而本來已經生存艱難的企業,還要在新的法規和環保環境治理投入資金,這將是雪上加霜的困境。
毋庸置疑的趨勢,中國新常態的經濟發展路線將緊扣著環保、綠色化為主導,對于環境治理的相關管理手段和法規也會越來越嚴厲,對門窗企業而言,這一切只是開始。
三、市場消費疲軟
根據全國各大城市近去一年房地產行業的市場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隨著70后和80年人口消費紅利的結束而開始加劇萎縮。可以說,基本上所有一二線城市的70后和80后的建材與居住產品的消費周期已經結束,全國多個城市由于投機性置業者的市場操作,導致眾多城市空置率居高不下,甚至有些新開的板塊成了“死城”,真正的自用型置業者比例相當低。
事實證明,由于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的萎縮和投機性的市場操作,直接拉低了門窗產品銷售,而因為房地產萎縮而引發的門窗市場需求量減少是一種極難恢復的硬傷。
四、無長遠戰略思路
沒有戰略思路是多數門窗企業的共性,與多個傳統型企業對話的過程中,當提及戰略一詞,似乎無法在其企業看到任何有戰略意義的意圖。事實上,不少企業對戰略思路的理解仍然屬于一片空白,更多的是將職業經理人的戰術思路當作戰略思路。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系統性的戰略思路的話,那么其所有行為都只能解決眼前,和做眼前的事情,對于未來根據沒有一個可以確定的真正發展立場。由于沒有系統的戰略思路,換句話講,也就是一家沒有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的企業。
五、企業利潤下滑
目前,門窗市場上很多產品利潤出現下滑,有的企業只能靠走量、做出庫存化的方法來賺取微薄的利潤來養家糊口。而這似乎更像是一場坐以待斃的自殺行為。在低端產能過剩的門窗行業,小品牌零利潤運營,二線品牌微利潤經營,大品牌低利潤經營,三者彼此的影響的牽制,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可怕。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必須遵循利潤正常化的原則,但門窗行業不少二三線品牌的利潤一直處于不正常狀態,甚至是虧本運營的尷尬局面。試問這樣還有什么價值,還有什么意義,企業的結果就只能是等死。
當下,門窗市場競爭激烈,生存發展壓力重重,但整體行業發展前景仍然可期。在政府與相關部門對建筑節能環保產業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企業唯有發揮創新精神,加強對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然能找到方法突破當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