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汽車發展史,車燈的唯一作用即照明和提高夜間辨識度,近年來車燈還成為區別不同品牌車型的標志。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日趨成熟,傳感器擔當了汽車“眼睛”的角色,車和車、車與物之間的交流就不局限于人的視野。自動駕駛顛覆了一切,那汽車照明系統又會發生哪些改變?
對此,照明與電子設備廠商海拉的一位專家給出了回答:L4和L5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大眾市場的普及可能要再花20年的時間,但即使如此,前照燈也不會完全消失,將與自動駕駛“共生長”,且市場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因為它們可能會賦予自動駕駛更多新的功能,塑造個性化的車輛設計,并助汽車駕駛更加安全。
30秒讀懂本文中心思想:
★LED技術將得到不斷優化并被賦予新功能,如全LED矩陣式ADB系統(自適應遠光)可以提升ADAS系統夜間圖像識別能力,未來有望成為智能駕駛汽車標配產品。
★目前,很多自動駕駛汽車把傳感器暴露在車外,考慮美觀、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等因素,諸如海拉、小糸、馬瑞利等企業正嘗試將激光雷達嵌入車燈之中。
★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車燈設計承載了更多的交互功能,如危險時可以通過燈光提醒周圍車輛;前方有行人時,通過燈光投射告知行進的路線。
★無人駕駛的到來會讓汽車變成第三移動空間,未來的車燈設計,將更加注重智能情感化的交流,其中內飾照明起著關鍵的作用。
■智能車燈將成自動駕駛標配系統
車燈經歷百年演變,已從鹵素燈、氙氣燈,發展到現在占主流的LED燈。另外,還有先進的激光燈和OLED燈也已經出現。汽車前照燈全面向LED燈轉變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主流方向。海拉專家解釋稱,一方面,復雜的LED前照燈將被帶入到更多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LED技術將得到不斷優化并被賦予新功能。
正如前面所說,自動駕駛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一種“弱AI”狀態,系統做出一次正確的決策需要比人類使用更多和更準確的信息,這時車燈就可以配合視覺感知需求在夜間場景派上用場。
相信大家在開車時都有被對向車開強光“閃瞎”的經歷,在L3級及以下的自動駕駛功能中,全LED矩陣式ADB智能遠光控制系統可通過視頻攝像頭信號的輸入,判斷前方來車的位置與距離,并相應調整燈光照射區域,關閉或調暗對面車輛區域的燈光照射,避免對來車產生炫光,滿足駕駛者的視野需求。同時,它可以提升ADAS系統夜間圖像識別能力。
對于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ADB系統的意義更大。它可以增加檢測距離,使系統處理緊急事件的預留時間大大延長。尤其在漆黑的夜晚,光照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車燈來檢測遠處的車輛是一個及其有效的方法,這必將降低高速公路上的夜間交通事故率。
中國品牌汽車供應商也有所布局,如星宇早在2016年正式推出ADB產品,首先在廣汽和奇瑞的一些車型上測試。據相關調研顯示,ADB在當前中高端車型中市場占有率只有1.5%左右,但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迅速發展,這個功能的滲透率正在逐步增加,預計到2025年,市占率超過15%,未來有望成為智能駕駛汽車標配產品。
■激光雷達可低調藏進車燈
傳感器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另一雙“眼睛”,在目前很多量產車型上都是暴露在車外,特別是激光雷達,常見的安裝方式是將其裝在車頂上,使得汽車流線型的外觀美感大打折扣。除了美觀因素,考慮到車載傳感安裝后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現階段一些企業獨具匠心,嘗試將激光雷達和車燈進行結合,把雷達嵌入車燈之中。
近日,汽車照明公司日本小糸制作所參與了對激光雷達供應商Cepton Technologies的投資。在小糸與Cepton的合作方案中,激光雷達會被安裝到汽車前照明燈和尾燈中。
事實上,馬瑞利早在2017年上海車展上也展示過“Smart Corner”技術,即把汽車四角的頭燈尾燈和傳感器整合,隱藏起來的傳感器可以正常完成探測任務。據悉,該技術是馬瑞利與Automotive Lighting、Autoliv和Leddar Tech共同合作完成。
時隔2年,海拉也在2019年上海車展上展示過一款將固態激光雷達(體積小)嵌入奧迪A8(參數|詢價)車燈內的案例。該技術是海拉與AEye公司共同研發,搭載的固態激光雷達基于波長1550nm或905nm,可實現多視角配置,具有對較小目標物體的遠距離和高分辨率的探測能力,并基于AI的深度學習算法。但目前該產品還未量產。
可見,把激光雷達放進車燈內不會像搭樂高積木這么容易。一位汽車照明領域專家在和汽車之家溝通中坦言:“首先是布置空間,激光雷放在車燈內的位置需要和主機廠溝通,達到需要的探測范圍;其次,如何控制燈腔內的溫度、如何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保證多角度大范圍監測、雨雪天氣下傳感器怎樣才能不受影響等難點都需要克服。”
■人車之間可通過“車燈暗語”交流
未來車燈的設計上,不僅僅是“照明”兩字那么簡單,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它還增添了更多的黑科技和未來感,在情感豐富的內涵上,車燈設計承載了更多的交互功能。例如自動駕駛狀態下,車輛遇到危險時可以通過定向的燈光提醒周圍車輛;當車輛檢測到可能與前車發生碰撞時,可發射出具有警示作用的紅色燈光進行提示;前方有行人時,通過燈光投射告知行進的路線。
事實上,一些簡單的燈光交互技術已經在許多量產車型上進行了嘗試。例如北汽新能源LITE的車頭和車尾的LED顯示屏可以展示文字或圖案信息;WEY VV6的智能像素大燈可以實現豐富的圖像投射能力,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為駕駛者和行人提供實用的標識信息,實現燈光交互能力。
對于供應商而言,也正對行車安全性做進一步的研發。如法雷奧PictureBeam Monolithic高清照明系統能在人行道上投影有關信息和圖像,汽車可以使用其前照燈來投射斑馬線的圖像,清楚地指示行人可安全過馬路等,這項創新技術將從2022年開始投放市場。
無獨有偶,海拉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全新高分辨率照明系統Digital Light SSL|HD,它能夠智能且獨立控制3萬多個像素,進而實現光學車道標志等多種新型安全功能,比如迎賓和送別的動畫效果以及通信功能。此外,海拉還為主機廠提供編程照明功能或開發出按使用付費的新業務模式選擇。簡單的說,雖然該系統會應用在汽車上,但是可以根據車主的需要進行激活,例如通過手機支付并進行控制。據稱,該系統將于2022年開始量產,首個批量生產訂單來自歐洲的一家汽車制造商。
■賦有“靈魂”的內飾照明更懂你
法國作家大斯說:“成年人的世界里,發呆,是給自己最美妙的歸宿。”未來無人駕駛的到來無疑會讓汽車變成我們的第三移動空間,要獨自享受那種松弛和回歸自己的微妙感覺,內飾照明起著關鍵的作用。
您是否也覺得,內飾照明可以讓車內生活更有儀式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事實上,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個性氛圍燈,比如:寶馬全新X5全景天窗的玻璃上均勻分布著LED燈,可以組合成15000種圖案;奔馳E級轎車已經可以提供64種顏色的氛圍燈供車主選擇;上汽大眾輝昂配備的全車輝彩環境氛圍燈采用LED光源并環繞全車,實現車內360度空間全覆蓋等。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感官也一樣。法雷奧Smart Cocoon 4.0能根據乘客體型、心率和服裝等特征,創造適合每位乘客的定制化、舒適的環境。在根據不同乘客需求調整車廂環境的同時,還可以節省高達30%的能源。
除了個性化,動態的內飾照明也將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駕駛員會在車內閱讀或處理各類信息,需要為這些場景研發、定制合適的照明系統。一方面,隨著照明解決方案嵌入到汽車內飾中,駕駛員需求的變化將通過不同顏色技術來定義和彰顯;另一方面,內飾照明對輔助駕駛也越來越重要,如切換自動駕駛模式時,可以起到預警作用。
此外,未來的車燈設計,將更加注重智能情感化的交流。汽車可通過生物識別等技術識別駕駛員的情緒,從而制定不同的氛圍燈。比如,歐司朗的車內照明,駕駛員可以改變車內的環境照明,以匹配或增強他們的情緒。通過生物識別技術,汽車還可以測量壓力水平,自動調整照明顏色和水平,以鼓勵放松和幫助駕駛員實現安全駕駛;現代摩比斯也在今年CES上展示一款M.Vision S概念車,其可以自動感知車輛與車內乘客的感情變化從而更換照明的顏色。
總結:
汽車照明在自動駕駛汽車的帶領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一方面,未來的智能車燈將具有自己的“思維”和“靈魂”,在安全和個性化領域會有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另一方面,技術升級會使車燈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當智能車燈與傳統車燈演變為兩種不同的路徑時,技術升級會使供應鏈的格局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而供應鏈的轉移也給一些公司帶來新的機遇,打破了傳統車燈呈現寡頭壟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