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DAS或AD中,運用多傳感器融合有助于解決探測、跟蹤和目標識別等問題,提高系統的冗余和可靠性,增強數據可信度和場景覆蓋率。不過,面對汽車應用,受限于外觀設計、系統結構和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將不同傳感器集成在一起還是有不小的難度。就此,市場研究公司Yole的市場和技術高級分析師與比利時Tier 2供應商XenomatiX和Marelli汽車照明公司就激光雷達及其集成問題展開多個角度的激烈討論。
1、融合和集成已經開始
汽車激光雷達的采用仍處于早期階段,主機廠在其汽車上安裝激光雷達的并不多。盡管如此,激光雷達制造商和主機廠之間已經建立了15個以上的合作伙伴關系。Yole預計從2024-2025年開始,交易量將明顯增加。
Yole在其即將出版的《汽車和工業應用激光雷達報告》中預測,汽車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將從2021年的8500萬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23億美元,占2026年激光雷達市場的近一半。此前汽車激光雷達的應用占比僅在個位數。
微信后臺回復“0011”獲取《Yole汽車和工業應用激光雷達報告》報告中英原文。
XenomatiX和Marelli本不是同一個細分領域的供應商,一個是感知,一個是照明。XenomatiX是一家為ADAS、AD和道路數字化提供真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公司,其設計和構建的產品和軟件能夠實現精確的實時4D-6D數字化,有助于了解車輛周圍環境,從而使汽車應用更安全、更舒適。Marelli則是全球主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其汽車照明公司在前照燈、尾燈和照明電子產品的開發和制造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產品組合包括激光、LED矩陣、數字前照燈和OLED尾燈等尖端產品。
前不久,Marelli與XenomatiX達成協議,將加強并擴大其在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領域的地位,使傳感器成為公司的第四大支柱。具體講,就是將激光雷達與汽車照明融合在一起,讓主機廠的設計更加便捷。
Frederic Chave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密集技術探索,一個融合和整合的時代已經開始。人們越來越清楚哪些解決方案將占上風。多光束固態激光雷達肯定是其中之一。”他指出,汽車行業對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推動與日俱增。出于安全和聲譽方面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主機廠將在特定運營領域采取全面AD的策略,當然也會要用激光雷達提供自主性。
現在的問題在于商業化,讓在實驗階段幸存下來的解決方案成熟起來。目前,行業最專注于ADAS L2+提供強健的傳感解決方案,直至實現完全自主。中國和美國對此市場接受度最高。其他地方的法規也在不斷演變,例如英國交通部即將發布L3自動車道保持系統(ALKS),盡管車輛仍必須低速行駛;到2022年,德國聯邦政府還將允許L4在一些受限制的公共道路上運營。
2、市場需求仍在增加
Filip Geuens認為,新冠疫情明顯減緩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多數AD項目都被推遲了,預算已經減少。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在為與供應和生產重啟等相關問題而掙扎,現在仍然在掙扎。作為健康危機的副作用,電子產品供應危機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出于健康原因,人們更傾向于私人出行。隨著更多的人在家工作,更少的交通堵塞也將導致從公共交通轉向更多的私人駕駛。他說:“新冠疫情影響了我們的業務,但是客戶互動的減少導致了對產品開發的更多關注,這對長遠發展是有益的。”
在此期間,經過不斷優化,XenomatiX的激光雷達體積縮小了3倍。此外,它消耗的能量只有以前的一半,激光束的數量也增加了3倍。在固態激光雷達產業化過程中,建立供應鏈,使產品可制造且價格合理最為重要。這也是與Marelli合作探索“異構”整合的原因。
3、汽車應用的挑戰
激光雷達集成是汽車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挑戰很多。Filip Geuens說,激光雷達有望解決許多極端情況,尤其是與雷達和攝像頭融合時。然而,這似乎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從第一天起,人們就希望激光雷達將和15年前的攝像頭和雷達技術一樣便宜。同時,人們期望它能以人類的精確度同時看到附近、遠處和各個方向。此外,激光雷達預計將處理攝像頭和雷達相互掣肘的所有天氣和路況。
因此,最大的問題是,決定什么是激光雷達的公平合理的應用場景,以確保其在車輛中應有的地位。
新型激光雷達有助于決策ECU做出更快的決策,并克服提高速度或混合(intermingling)的難度,如車道變換或車道合并。在實施協同自適應巡航控制(CACC)等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之前,還需要更多能夠共享更準確信息的傳感器。
事實上,安裝在汽車周圍的更多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不必要的突出物和處理車身結構部件的空間限制,在造型方面構成了重大的集成挑戰�?朔@些挑戰需要哪些關鍵技術呢?Frederic Chave表示,Marelli是Smart Corner 解決方案的發起人,可以將傳感器集成到照明元件和集群中,利用從戰略位置出發的外部零件的現有生產知識和占位面積,為傳感元件提供暢通無阻的視野。
處理不利條件是激光雷達面臨的關鍵挑戰。而成像激光雷達(例如,利用CMOS探測器進行固有傳感器融合的激光雷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好方法。成像激光雷達可以測量距離,就像激光雷達應該做的那樣,它也可以拍攝圖像來檢查是否受到泥漿、散射光(霧)、欺騙(其他光源)的污染。Marelli的解決方案在污垢檢測和直接高效清潔方面具有強大的能力。
4、集成在哪里是個問題?
前格柵是主機廠選擇的第一個放置激光雷達的隱藏的位置,還有哪些位置可以集成?根據是什么?
Frederic Chave解釋說:“有兩件事至關重要:清晰的視野和美學。激光雷達不應該有非期望的盲區。同時,設備不應引起人們注意。”目前,激光雷達可以放置在格柵和外部前后照明(Smart Corner)中。這些選項可以對造型要求以及成本、空間和重量要求做出最佳響應。
激光雷達集成
正在考慮的其他位置還包括車輛上的許多不同位置,以監測所有方向。就激光雷達本身而言,只要滿足要求——清晰的視野和美學——選擇還是很多的。例如,激光雷達可以放置在B柱的頂部或底部、后窗后面、側視鏡中、車頂下的傳感器條中、轉向指示燈中。模塊的大小是其易于集成的基礎,通過放置在汽車周圍的一組模塊可以分割整個FOV(視場角)的覆蓋范圍,就像一些車頂上使用機械式激光雷達那樣。
那么,汽車前部和后部的照明越來越緊湊,并越來越多地用于通信。照明組件是否更適合集成傳感器或小型顯示器等新功能呢?
Filip Geuens回答說:“雖然我們看到在具有更高LED效率的前后燈中調節功能占用的空間越來越少,但更窄和更寬的光帶對激光雷達更有利。激光雷達不需要一個大的前窗來進行觀察。光帶可以分割,某些區域可以分配給激光雷達。此外,可以更好地優化發熱部件。”
特別是電動汽車,更能避免前照燈在發動機艙內的空間競爭,它不再需要進氣口,前格柵無疑會有更多的空間。至于尾燈,從歷史上看,它們占用的空間較少,體積小的激光雷達模塊便于與之集成。
格柵照明和動畫或擴展照明條也有增長趨勢。在創新基材供應商的幫助下,所有這些表面為智能傳感器集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偟膩碚f,燈光將具有雙重功能:不僅可以發出燈光和信號,還可以捕捉燈光和信號。在這一領域也將出現一些新的可能性和良好的商業機會。
5、如何實現激光雷達的批量應用?
Frederic Chave認為,主機廠仍然需要獲得更多激光雷達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激光雷達業務來說,現在還為時尚早,盡管大家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我們相信,業務量會有所增加。這將在本十年的后半期發生。最初,激光雷達將增強ADAS功能。下一步,它將在AD中扮演關鍵角色。雷達花了十多年才成為一種商品,因此,我們預計激光雷達使用的時間不會更少。”
Filip Geuens表示,在我們的交通中,高分辨率深度傳感是必不可少的。不幸的是,人類會犯錯誤,對駕駛的興趣也會降低(在一個擁擠的星球上,人們有著強烈的出行欲望)。因此,盡快建立3D傳感專業知識符合汽車行業的利益。
激光雷達無疑加強了安全性,并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必要的冗余:安全方面不會有任何妥協。激光雷達技術可以在獨特的情況下提供信息,這將始終有助于在速度越來越快或復雜性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更快、更穩健地做出決策。
此外,激光雷達也會應用于其他領域,如卡車和垂直起降(VTOL)飛機。它們有很多共同點:這些應用需要在類似范圍內的不同光照條件下進行室外傳感。用于無人機和汽車的激光雷達的成本、重量和尺寸要求非常相似。雖然無人駕駛飛機較少受到行人的阻礙,但它們仍然需要精確的幾何信息,以便在擁擠的城市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著陸點,避免與各種基礎設施發生碰撞。
最后,人們對私人領域自主解決方案的興趣也在不斷增長,其中一些領域已經具有很大的運營規模,如采礦、農業和堆場或港口運輸貨物。它們都需要激光雷達在所有天氣條件下安全運行。經過第一個整合階段后,自動卡車運輸現在在美國和亞洲得到了發展,當然需要激光雷達才能安全運行。對于此類應用,要求更高,距離更廣,抗沖擊和振動能力更強,自然壽命更長,這樣才能減少任何耗時的維護操作。
6、什么樣的技術可以笑到最后?
就像攝像頭一樣,最初,硬件是主要的區別,但過了一段時間,軟件和應用程序的差異化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受訪者認為,移動出行行業的激光雷達需要深度傳感,同時,汽車上眾多傳感器的輸出將實現更智能的融合:用同樣數量或更少的傳感器做更多的事情。那些采用無掃描或移動部件,可在“一瞬間”探測整個場景,而不受距離或功率的限制;同時采用靈活的模塊化設計,提供不同視野、不同范圍、不同分辨率和幀速率;基于半導體的激光源和探測器,可在短時間內批量生產投入市場,這樣的技術才有生命力。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