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又名爵士鼓,英文:DRUM,最早起源于美國,后傳入中國。 架子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無音高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底鼓)、一個軍鼓、兩個以上嗵嗵股、一個或兩個吊镲和一個帶腳踏板的踩镲組成,這么多打擊樂器的組合都要由一個鼓手獨立演奏。
1.開發左右腦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左腦主要從事邏輯思維,右腦從事形象思維,也就是說,右腦是創造力的源泉,是藝術的中樞。通過學習架子鼓,孩子的手、腳、嘴的配合,進行從簡單到復雜的肢體同向、斜向、時間錯位、協調性、速度、耐力等有氧訓練對大腦進行刺激,尤其注重對右腦的刺激,激發被閑置不用的大腦空間,提高孩子對節奏的平衡性、敏感性、準確性及其快速的反應能力,使其在興奮的狀態中輕松完成所有課程。由此產生的巨大效果是孩子今后學習其他樂器,乃至其他學科學習,生活,都是有極大益處的。
2.實用主義
架子鼓不僅有強烈的節奏,且通過兩只手和雙腳的相互配合,巧妙的變化出特色的旋律,尤其是對兒童的左、右腦的開發和訓練起到了其它樂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我們發現(從學齡前4、5歲的兒童至中學生)通過學架子鼓后,他們的性格從而開朗活潑了,同時增強了其自信心變更聰明了而且并不影響學習。 學會架子鼓本身是一項技能或者本領,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加上架子鼓自身無論是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民族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等各個音樂領域均被廣泛使用,用一句幽默的話說就是“很有前途的!”
3.有益身心
練習架子鼓本身要大量的活動四肢,自然就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敲擊鼓和镲片具有很好的釋放壓力以及不良情緒的作用,隨著節奏有規律的保持練習,肢體協調性會越來越好,特別有利于青少年的身體成長;對于夢想成為專業樂手的架子鼓學習者而言,需要在練習之外附帶一定的體能訓練,所以很多專業鼓手都具備職業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4.開發智力
架子鼓演奏的好壞實際上就是看一個人的肢體對于節奏掌控能力的好壞,而肢體的運動能力是受到大腦控制的,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勤奮的練習使得大腦和思維變得冷靜、敏捷、沉穩,智力也得到提升;架子鼓的演奏里往往包含著手腳同時演奏不同的節奏,甚至是四肢同時演奏不同的節奏,俗語稱為“手腦分家”,當一個人熟練的掌握了這些演奏技巧的時候,他的思維敏捷性和空間想象力有多么強大!……不得不承認的是,人與人的智力天生是有差別的,但是也是能夠通過后天的努力追趕超越的!
5.人格養成
通過架子鼓的學習和掌握演奏技巧,可以明顯的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隨著年齡的成長,個性會得到舒展并表現在架子鼓的學習和演奏當中,從而逐步的具備了藝術氣息;此外,科學的架子鼓學習和練習使得人大腦變得沉穩、冷靜也會反應在一個人的性格特征上。
6.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在學習架子鼓的過程中有專門的時間與其他學員進行同步學習和交流以及互相配合,有時候還要登臺表演和相互競技,尤其對于年齡較小、性格內向甚至自卑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引導作用,對于團隊合作意識也有一定的培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