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表明,2016年中國實體部門杠桿率為227%,比上年的228%略降1個百分點。無論把這看作杠桿率的趨降還是趨穩,應該說都是積極的跡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19日在“管理經濟結構轉型期間的金融風險”論壇上如此表示。
在他看來,中國實體經濟加杠桿的態勢在2016年得到了初步遏制。其中,政府部門與非金融企業部門微弱去杠桿;不過,仍然值得關注的是,居民部門加杠桿迅速,僅2016年杠桿率就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其風險值得關注。
而就全球而言,自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金融部門去杠桿明顯,實體部門加杠桿明顯�?傮w而言,全球加杠桿過程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他認為,企業部門去杠桿是重中之重。2015年,實體部門利息支出已達到當年增量GDP的兩倍,盡管這一趨勢在2016年有所緩解,但利息負擔還是比增量GDP高出不少。換言之,每年新增國民收入尚不夠支付利息。過高的利息已成為會成為經濟前行的負擔。
不過,綜合來看,盡管利息負擔很重,但利息支出占比(無論是占GDP還是占增量GDP的比重)近年來有所下降。“雖然中國儲蓄率較高保障了債務的可持續性,但仍需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從中期看,政府債務率仍處于上升態勢;但考慮到政府資產也在不斷增加(基于國家資產負債表的視角),因此,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也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