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在零售行業來說,很多企業在做網絡零售過程中并不能夠實現盈利,作為企業商業模式很難持續走下去。而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不可能解決所有的零售問題。
12月2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北大案例大講堂》上,孫為民說,在零售行業20年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相信,就零售行業來說,競爭是永恒的、對手是相對的,不是勝利者為王,是剩下來的為王,“零售這個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你是不是能夠剩下來這是最重要的。”
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如果把淘寶、京東和蘇寧按照適合投資的企業來排序,蘇寧或許會排在第三位,淘寶則有可能排在首位,“因為淘寶不僅能夠買到真貨也可以買到假貨,這是滿足消費者需求上范圍更廣一些。因為是在北京,京東的習慣用戶數更多一些,所以會有樣本的偏差。”
就這三者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孫為民覺得蘇寧能排在第二位,“從長遠來看我們應該是第一位。”他解釋,蘇寧是一個零售商,有零售服務的資源,但不是零售平臺服務商。“零售平臺服務商所有的成長業績是來自于對供應商的廣告、交易傭金等等方面的收入,當他們上市了以后追求的成長業績必須要來自于供應商的盤剝和壓榨,現在的電商平臺并沒有比我們早年的線下的連鎖店先進什么。”
孫為民說,做零售的人總相信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但是接觸很多投資者的時候,投資者的觀點讓他心里并不舒服,“投資者往往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早可能有先發優勢,對選擇晚的會有壓力。”他提到,在零售行業這么多年競爭過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競爭是永恒的、對手是相對的,不是勝利者為王,是剩下來的為王,“因為零售這個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是不是能夠剩下來這是最重要的。”
他坦言,大量的電子商務實踐也會導致另外的情況,很多企業在做網絡零售過程中并不能夠實現盈利,作為企業商業模式很難持續走下去,“早期的時候吸納投資者能夠不斷的融資,在資本市場上還能夠有估值沒問題,但是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時候自身盈利就困難了。”他說,電子商務發展了20多年,如果從網絡用戶來講,人群中的80%已經掌握互聯網,實際上網絡零售雖然增長快,但沒有達到80%,2018年中國的份額是22%到24%,美國是中國的一半。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不可能解決所有的零售問題。
他說,不管蘇寧有幾個產業,但是永遠是一個零售商。2018年新增了六千多家蘇寧門店,到明年,這個數據會達到兩萬。他透露,按照五年的規劃,到2022年門店預計會達到七八萬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