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在貨幣環境比較寬松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明顯升溫,而股票市場經過階段性活躍之后,卻很快回歸疲態。
有觀點認為,多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吸金效應明顯,把股票市場的資金都抽離至房地產市場之中。受此影響,在貨幣環境比較寬松背景下,資金反而熱衷于投向房地產市場,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預期。
不過,隨著最近一段時期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明顯降溫,房地產市場的吸金效應卻明顯下降。但是,在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同時,卻不見股票市場有著明顯回暖的表現,而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當屬國內市場多年來的真實寫照。然而,有趣的是,在房地產實質性降溫之際,龐大的資金卻不知去向,原本被賦予厚望的股票市場,也并未因此受到提振,甚至還處于跌跌不休的運行狀態,而近期滬市單日成交量還跌破了千億元水平。
實際上,縱觀這些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之間的蹺蹺板效應并不明顯。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卻與股票市場的表現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性,但更多還是表現在房地產實質性降溫,股票市場的降溫速度卻更加明顯,房地產對股票市場乃至經濟的影響依舊占據一定的影響地位。
如果說2018年屬于調控年,那么2019年的調控力度放松程度也不能抱有太多的預期。實際上,隨著前幾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顯著升溫,已經進一步助推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泡沫,透支了未來數年乃至十多年以上的盈利預期。很顯然,若繼續任由房價的上漲,恐怕不利于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但是,若任由其下跌,卻容易引發不可控的風險,甚至因此引發斷供潮等問題。由此一來,對于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調控,正處于進退兩難的狀態。或許,從穩定市場的角度來看,維系房價處于相對穩定的運行狀態,以時間換空間的形式完成房地產價格的震蕩調整,或許更有利于逐漸消化高房價的投資風險。
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在房地產市場顯著降溫的背景下,本來應該促使資金流向股市等主要投資渠道,但現實情況是,房地產遇冷,股票市場卻更顯冷淡,這卻讓股票市場投資者感到了困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縱觀這些年來,上市公司與房地產的關聯度也在持續升溫。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在于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投資房地產市場的比重較高,有的屬于上市公司本身主業就不是房地產的性質,卻用大量的資本投向了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投資的比重不可小覷。至于主業屬于房地產的上市公司,近年來卻面臨著降杠桿、加快回收資金的壓力,進一步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降溫速度;另一方面則是房地產市場的降溫,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多個行業乃至子行業發展,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實質性降溫,例如家具、家電、裝修設計、智能家居等行業都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影響,而股票價格或多或少反映出未來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態,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呈現出明顯降溫的表現時,實際上意味著未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預期。
除此以外,這些年來,上市公司參與理財產品的熱情有增無減,而在龐大的理財資金運作背后,實際上還是難逃資本尋求保值增值的出路。然而,在實際情況下,上市公司參與理財產品,而面對龐大的理財資金,可能存在部分資金通過間接的方式參與到房地產投資之中,而在房地產市場實質性降溫、流動性驟降的背景下,反而凍結了大量的流動性,而近年來理財品收益率的接連下降,也或多或少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收益狀態,間接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未來利潤與業績水平。
房地產實質性降溫,并未引發資金流向股票市場,反而加劇了股票市場的低迷表現。或許,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無論是民間資金,還是上市公司自有資金等,都與房地產市場的冷暖表現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關聯性,而以往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度水漲船高,反而造成的后續影響卻更加明顯。如今,大量資金在房地產市場中遇阻,乃至被大量鎖定,而股票市場本身卻與房地產市場的關聯性很高,加上自身的解禁潮、減持潮壓力,實際上缺乏有效的資產增值效果,資金卻更不愿意投向股票市場之中。或許,當股票市場賺錢效應再度有效激活之際,頗具逐利性的資金又可能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