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社會辦醫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難發展歷程,尤其是改革開放41年來,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鼓勵、支持下,我國的社會辦醫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辦醫醫療機構已經成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全社會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供給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成為了推動中國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9月6日由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指導,華夏時報主辦,新醫界傳媒、康養百人承辦的“中國社會辦醫產業新動能沙龍”在北京召開,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趙淳在沙龍上這樣講到。
趙淳在沙龍上講到,黨中央、國務院一貫高度重視社會發展社會辦醫,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斷深化改革,改善辦醫環境,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尤其是今年6月份,國家衛建委等十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被稱史上支持力度最大的社會辦醫文件。
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會長 趙淳
該意見從加大政府支持社會辦醫的力度,推進放管服,簡化準入審計服務,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分工合作,優化運營管理服務,完善醫療保險支持政策,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六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劃和部署。
趙淳坦言,國家層面雖持續出臺扶持政策,但是由于社會辦醫醫院醫療服務總體量始終處于較低水平,約占總量的20%左右。與國內公立醫院相比,我國社會辦醫醫療機構在學科建設、質量安全、人才技術、經營管理、患者體驗、品牌信譽等方面整體提升緩慢,導致核心競爭力缺失,發展乏力,始終處于言輕望輕局面,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趙淳建議,醫療機構要繼續奮發圖強,不斷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要審時度勢,把握好量變中的當量,把提升醫療品質作為重中之重。同時站在健康中國的戰略高度,從產業發展的系統邏輯去呼吁、發掘和整合各類新涌現出的產業新思維、新力量和新動能,匯聚更多的正能量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