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面臨三個巨大無比的戰略性機會,數字變革、中國強大的內需和新一輪的全球化。”
9月25日,在第三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金句頻出。
“數字化已經成為這個社會勢不可當的一次變革,疫情沒有改變這個趨勢,反而加速這個趨勢。”馬云說,世界在所有不確定性中有幾項非常確定,一是整個國家數字化方向非常確定;二是未來十年傳統行業數字化非常確定。“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一體兩面,否定數字經濟就是斷送實體經濟未來的機會”。
“中國的內需還遠遠沒有被發掘,未來,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會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馬云認為,互聯網的數字經濟正在聚集這種強大的內需力量,“如果今天不變革,十年以后可能就是數字脫貧的對象”,中國巨大的市場和潛力就是撬動下一波經濟發展的巨大發動機,必須通過相應的生產關系、部門設置、人員考核來確保中國的內需得到正確的發展。
在他看來,現在是最好的創業、做企業的機會。所謂成功的企業,都不是今天做出來的,都是20年或30年前對未來的判斷決定了今天,“所以,一定要用未來的眼光解決今天的問題。”
馬云談到,如果自己今天重新創業一定不會在互聯網行業,因為今天所有聰明人都在互聯網行業。馬云指出:“未來真正的機會,是那些用技術、用互聯網技術,去改變自己的傳統行業,而不是互聯網本身、技術本身。”
他認為,傳統行業的機會更大,“今天大批的企業、大量的行業還很傳統,還沒有從數字化當中受益,越是距離技術遠的行業,越是沒有被技術改造過的行業,機會越大。”
馬云表示:“我21年前做互聯網的時候,大家不相信,不相信我們這些人,我們堅持了20年走到了現在,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所有聰明人都在這個地方,今天傳統行業,其實有聰明人,但是真不多,我們進入了那個行業,只要技術增加一點點、科技投入一點點、人才組織架構做的好一點,這種增長是確定性的增長。”
此外,價值觀至上的馬云建議年輕人特別是青年企業家要具備三觀,即未來觀、全球觀和全局觀。當企業家具備了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以后,面對今天暫時的迷茫和困難,就會非常冷靜和清醒,并且會采取行動,抓住機會。
盡管很多人認為全球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馬云表示,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導致的,是全球化不完善導致的。傳統工業時代的全球化正在終結,真正的數字時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這是巨大的機會。企業家應該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并為此搭建橋梁促進溝通。
以下為馬云演講實錄(有刪節):
2020年是一個轉折之年,技術在變,世界格局也在變,國內經濟形勢也在變,加上疫情一夜之間好像問題很多,問題很大,今天很多問題,哪個時代沒有這樣的問題,很多企業是有問題的,但也想問哪個企業沒有問題,其實做企業不管任何時候都很艱難,每個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很難,其實創業最好的時候,做企業最好的時候是大家鼓勵你的時候,所以我個人覺得現在應該是最好的創業,最好的做企業的機會。
真正讓企業倒霉的是我們對未來和對自己能力的誤判,不管是過高的判斷還是過低的判斷,我們認為誤判是很重要的讓企業倒閉的原因,很多人把僥幸當成能力,并且相信自己永遠有這樣僥幸的運氣,今年很難,相信明年會更難。但是未來一定很美好,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國大企業一定比今天多,二十年以后中國有錢人一定比今天多,但是輪到你就考驗你的能力,今天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很多以前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在發生,這些巨大的變化,年輕人特別是青年企業家要具備三觀,未來觀、全球觀和全局觀。
第一,我特別強調未來觀。所有今天所謂成功的企業,包括今天早上看到的福耀玻璃、泰康、復星、阿里巴巴,所有的企業都不是今天做出來的,都是20年或30年年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決定了今天,昨天的看法和行動決定了你今天的企業,而今天的看法和思考又決定了你企業的明天,未來觀不是兩年以后你會怎么樣,你的企業會怎么樣,而是20年以后你的企業會怎么樣。所以青年一代的企業家一定要用未來的眼光。
第二,全球觀。今天很多人認為全球化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認為全球化終結了,而我認為今天真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今天是原來傳統的工業時代全球化正在終結,新的真正的數字時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這是巨大的機會,企業家應該要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搭建橋梁,建立更大的溝通。
第三,全局觀。希望大家看清大局,知道自己在大局里面擔當什么樣的角色,發揮如何的作用,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才會有自己的戰略定力。每個企業只有明白自己在整個大局中的價值鏈,自己企業的價值點,你才能真正懂得戰略的堅持和戰略的堅定。
企業家具備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以后,面對今天暫時的迷茫和困難就會顯得非常冷靜和清醒,并且會采取行動,抓住機會。今天,世界面臨三個巨大無比的戰略性機會:一個是數字變革,二是中國強大的內需,三是新一輪的全球化開始。所以青年企業家是真正跨時代的一代企業家。
第一個戰略機會就是數字化。疫情以后很多人特別的迷茫,覺得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我覺得這世界在所有不確定性中有幾項非常確定,一個是整個國家數字化方向非常確定,第二個確定是未來十年,傳統行業數字化的確定性。
如果今天不變革,十年以后可能就是數字脫貧的對象。數字化已經成為這個社會勢不可當的一次變革,疫情沒有改變這個趨勢,反而加速這個趨勢。
未來的數字化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互聯網企業,而是用互聯網改造自己的企業。天使投資也好、風險投資也好,我希望它們不要把目光僅僅放在互聯網公司上,不要把目光都放在互聯網題材上,未來真正的機會是那些用新技術、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自己的傳統行業,而不是互聯網本身,技術本身。
今天大批的企業、大量的行業還很傳統,還沒有從數字化當中受益,越是距離技術遠的行業,越是沒有被技術改造的行業機會越大。
如果我自己要重新創業,一定不會在互聯網行業里面,20多年以前做互聯網是大家不相信我們這些人,我們堅持20年走到現在。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所有聰明人都在這個地方,今天的傳統行業有聰明人,但是真不多。我們進入那個行業只要技術增加一點點,科技投入一點點,人才組織架構做得好一點,這種增長是確定性的增長。
數字化對每個企業都帶來挑戰,但是數字化對企業真正的挑戰是領導力的挑戰,是遠見的挑戰,也是組織能力的挑戰,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不是公司設一個電商部門就可以負責任,而是一把手的責任,是一把手有沒有從根本上有數字技術改造研發過程、生產過程、管理過程、營銷渠道。
其實,沒有所謂的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之分,只有面向未來的經濟和留在過去的經濟之分,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一體兩面,否定數字經濟就是斷送實體經濟未來的機會。
未來,一切實體經濟都會數字化,一切數字經濟都會實體化,不要認為自己的企業過去成功了,未來就肯定會成功,不要因為過去自己很厲害就不去研究未來,不保持開放的心態,就憑過去一點點經驗做了很多判斷。
未來十年,數字、技術將重新定義制造業、服務業、零售,包括新的技術、新的字資源,我們要把數字經濟看作不是顛覆你,而是重新定義零售、制造、技術、資料、原材料,甚至組織架構。
第二個戰略機會是,我們的內需還遠遠沒有被發掘。撬動消費是巨大的戰略性機會,也是在座所有青年企業家真正的機會所在。我們14億人口的內需遠遠沒有被挖掘,數字技術的發展會讓中國內需進入全新的階段。
內需消費不僅僅是富人的消費,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才是實實在在可持續的內需力量。互聯網的數字經濟正在聚集這種強大的內需力量,中國三四五線城市有巨大的市場和潛力,這就是撬動下一波經濟發展的巨大發動機。
過去美國憑借全球市場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品牌,今天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應該依靠自己強大的的內需機會,肯定會誕生大量的國內品牌,關鍵是你是否用變革的方式,創新的方式,挖掘內需。
內需消費是中國發展觀念的一種升級,我們必須要把內需消費當作一種強大的新的生產力,必須政府、社會要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保障整個內需的發展,促進整個內需發展變成讓整個中國經濟向一個發展的關鍵支柱。我們要相信年輕人,相信這個國家會理性消費,相信這個國家都是因為我們相應政府保障,今天再提內需,必須要有相應的生產關系,部門設置、人員考核確保這個國家的內需得到正確的發展。
第三個戰略機會是全球化。我認為全球化剛剛開始。今天的問題不是全球化導致的,是全球化不完善導致的。過去的全球化是工業時代的全球化,是20%的發達國家和大公司在主導全球化,有80%的發展中國家、小企業、年輕人沒有真正的參與進來。
疫情讓全球化停止的時候,很多人認為疫情讓全球化停滯,我認為真正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我們原來把全球化想得太為簡單了,認為賣點東西全世界做點貿易就是全球化,真正依靠科技提升供應鏈效率,為當地國家創造就業,創造獨特的價值,這樣的企業才是真正具備全球化的能力。
這幾天我在看國內網上自己自行車在全世界賣瘋了,線上出口到西班牙和法國,一個月出口比去年一年還要多,這就是全球化帶來的機會。我覺得我們要思考用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新理念創造價值,而不是利用當地的勞動價值,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人工資高起來。如果不讓工人工資高起來,我相信產品是不會好起來的。
所以我們一定不是靠成本、掠奪資源的角度進行全球化,而是通過創造價值,為當地創造就業,在當地納稅這樣的方式。企業家一定要出去走,我們出去不是一定要做生意,而是打開視野,而是去培養全球視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疫情過后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企業家到全世界看看,去感受去體會。很多企業家覺得不懂英文,其實懂不懂外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制、不同的宗教。擁有全球化、全球化思考的能力,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學會欣賞不同,適應不同,融入不同。
世界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技術也在發生快速的變化,所有的變化都會深刻影響到我們每一家企業,所以青年企業家朋友們,明天我們的企業能走到哪一步,關鍵在于眼光,在于對未來的判斷。如果能夠把握變化,觀察到變化,就能夠把自己變成一家能夠適應變化,創造變化的企業。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