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熱的智能家居產業新賽道,家電企業布局的基本思路是:方案上搞產品組合,營銷上推異業合作。不能說這樣的做法沒價值,但為此買單的用戶一定會感嘆——這樣的智能家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
智能家居是熱詞,但不是新詞。這個至少有20年發展歷程的產業,在5G、AIoT等技術爆發的當下,熱度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但遺憾的是,雖然家電、互聯網、手機等巨頭紛紛入局,但智能家居體驗離普通家庭的距離依然很遠。
為什么智能家居“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相關企業能力上有短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企業對用戶需求洞察不夠準確。
智能家居不僅涉及家電,還涉及家裝;不僅涉及硬件,還涉及服務;不僅涉及功能,還涉及智能。無論是局改還是整裝,行業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往往只體現在單點上,幾乎沒有企業能拿出面向用戶真實需求場景的全流程整體解決方案。
因此,真實狀況往往是:用戶廚房里有一臺能聯網的煙機、冰箱,卻無法擁有智慧廚房體驗;客廳里有一臺可語音操控的電視,卻無法獲得智慧客廳體驗,陽臺、浴室、臥室的情況也類似。
有智能產品,沒有智慧場景以及場景的互聯互通,更沒有一體化智能家居局改、整裝解決方案,這就是此前智能家居無法大規模落地的重要原因所在。
家電、互聯網、手機三類企業做智能家居,基本思路是在傳統賽道上做能力的延展,比如家電企業會將功能家電做成智能家電,互聯網企業會將軟件系統、應用服務移植到智能硬件中,手機企業則會將手機從通信工具做成控制平臺。
行業亟待一站式場景化解決方案破局。分析來看,場景化一站式整體方案會有開放的生態資源來支撐,互聯網、手機等都有機會整合到場景生態中來,從而成為場景價值鏈的一部分。
營銷來看,雖然一些行業企業開始和家裝企業合作,或者以家裝的名義開啟聯合營銷活動,但本質上是通過家電、家裝品牌聯合促銷,提供所謂的家居家裝一站式解決方案,還是產品的拼湊。
問題在于,這些合作大多只是營銷層面的合作,是以不同品類的產品打包促銷為主,很難做到面向場景的一站式整體家裝設計、智慧家居定制。單純的異業合作,做不出智能家居,升級不了智慧家庭,更多只是營銷的噱頭和促銷的策略罷了。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