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深圳依舊暖意融融,街頭片片綠色帶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TCL創始人、董事長
對TCL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的采訪是在華僑城洲際酒店VIP休息廳開始的。這里剛剛舉辦了TCL華星2020全球顯示生態大會,從會場匆匆趕來的李東生還穿著會場上那身灰色西裝,黑色皮鞋擦得锃亮。
連續奔波多日的李東生臉上略顯疲態,可當記者問及今年公司經營狀況時,這位63歲的“老帥”臉上露出了笑容。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TCL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今年第二季度,TCL品牌電視機銷量躍居全球前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TV面板市場份額居全球前二;LTPS手機面板市場份額居全球前三,柔性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居全球第四。
李東生的人生大起大落。他曾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被譽為“中國企業崛起于國際市場的旗幟性人物”;也曾陷入低谷,被《福布斯》雜志調侃為2006年度“中國上市公司最差CEO”;在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他作為“電子產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開拓者”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幾十年商海沉浮從未擊潰過李東生的信念。他很愛將TCL比作一艘大船,支撐這位船長在無數次大風大浪中篤定前行的,正是他的實業信仰、報國情懷。
1
到國際市場去
1982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東生被分配到家鄉廣東惠州的一家機關單位工作。明明已經端上了“鐵飯碗”,李東生卻總是感覺少了點什么,高中班主任的教誨——“學理工科能投身實業,建設一國之基礎”時時縈繞在耳邊。于是,他辭職來到了TCL集團前身——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在車間找到了一份維修生產設備的工作。從此,李東生的命運便與這家企業牢牢綁在了一起。
從一名技術員到TCL通訊總經理再到TCL集團董事長,敢打敢拼的李東生只用了14年時間。有一次,他到飛利浦公司考察,期間獲贈了一個雕塑,主人公是“做燈泡的小女孩”。這件紀念品見證了飛利浦在100年間從一家做燈泡的小作坊成長為跨國巨頭企業的歷程。從那時起,打造一家享譽世界的中國企業成了他實業報國夢想新的內涵。
2001年對中國和TCL而言都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那一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憑借可靠的供應鏈與高效的營銷網絡,TCL在與長虹、康佳的彩電大戰中“笑到了最后”,如愿登上中國彩電銷量第一的寶座。
面對喜人的成績,李東生沒有太多喜悅,因為那時候的他已經在思考一個問題——國內家電企業間的廝殺太過激烈,國內市場利潤已經“薄如刀片”。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同行已在不遠處磨刀霍霍,新一輪沖擊就在眼前,中國家電企業的生存之路究竟在哪里?
“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長為世界級的偉大企業。TCL理應在這樣的征程中扮演先鋒角色。”那一刻,李東生下定了決心。
可令李東生沒想到的是,國際化道路遠比他預想得艱難,以至于差點讓他和TCL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李東生時常感慨:“做企業就像打仗。沖鋒號吹了,部隊也沖上去了,這時候唯一要考慮的是怎么把山頭拿下,不能想退路在哪里。”
就在TCL準備在國際舞臺大展拳腳之際,法國湯姆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向李東生拋來了橄欖枝:“有沒有興趣購買湯姆遜的彩電業務?”
當時,這家堪稱彩電鼻祖的企業規模遠比TCL大得多——740萬臺電視的年產能,占有12%的美國市場、8%的歐洲市場,擁有3.4萬種專利,覆蓋彩電、彩管、數字技術及影像顯示技術……一連串誘人的數字讓李東生亢奮不已。同時,對于TCL來說,收購湯姆遜不僅意味著TCL可以立即躋身歐美市場,更重要的是,公司將擁有一套世界級研發體系。這讓理工科出身、技術情結嚴重的李東生根本無法拒絕。
2003年,TCL并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當然,李東生也清醒地看到,能被拿來出售的業務絕不會是一塊優質資產。怎么辦?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與多輪博弈,雙方終于在巴黎時間2004年1月28日晚簽署合資協議,TCL—湯姆遜電子有限公司(TTE)正式成立。這筆“蛇吞象”的并購也因此被國內外媒體稱為“中國企業崛起里程碑式事件”。
5個月后,TCL再度出手,收購法國電子業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
短時間內的兩次重大并購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氣魄與實力,也讓李東生成為最受歐洲業界關注的中國企業家。
然而,全球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國際市場形勢瞬息萬變,等待李東生和TCL的將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淬煉。
2
秒變“敢死隊長”
如果將TCL的國際化歷程比作登山,那么2004年無疑是它第一次攀上高峰。接下來等待他的是一路下行,直至最深的山澗。
在李東生的記憶里,2004年底的巴黎分外寒冷。
一方面,在阿爾卡特巴黎總部大樓里,“并購后將產生3000萬歐元虧損”的消息如凜冬之風直刺骨髓;另一方面,諾基亞、摩托羅拉先后向國內市場投放超低價手機,聯發科與山寨機更是咄咄逼人,兩路夾攻使得TCL通訊在國內手機市場上迅速由盛轉衰,2005年度虧損額高達9億元。
李東生從來都不是一個膽怯的人,但在整合阿爾卡特***業務這個陌生戰場上,他突然發現原先的很多經驗似乎都不起作用了,這種無力感甚至蔓延到了彩電市場上。
2005年,全球彩電業技術路線由之前的模擬、顯像管迅速向數字、平板轉移,LCD(液晶顯示)彩電一哄而上,這意味著TCL從湯姆遜公司買來的技術一夜之間成了行業“棄兒”。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東生再次站了出來,親自擔任TTE CEO,主導重組公司歐洲業務。
“TCL要做產業報國的‘敢死隊’,我就是‘敢死隊長’!”李東生說。
為獲得資金支持,“敢死隊長”李東生跑去香港向銀行方面詳細說明重組方案細節;湯姆遜公司想袖手旁觀,他就兩個月內三赴歐洲,想盡辦法將對方拉回到談判桌上。
那時候,李東生幾乎每天都要與同事通一兩個小時電話。有一次,電話那頭傳來重組陷入僵局的消息。說到激動處,李東生騰地站了起來,甚至將餐廳里的碗碟碰到地上,摔了個粉碎。這讓同行的員工十分驚愕。在他們眼中,李東生一直都是個儒雅的人,可見當時其背負了多大壓力。
在李東生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底,坎坷而復雜的重組基本完成,TTE的“大失血”終于被遏制住。
下一步,絕地反擊!
要實現盈利,必須全面改造TTE陳舊的經營體系。李東生決定成立新的歐洲業務組織,由閻飛擔任總裁。2004年加入TTE的閻飛沒有辜負李東生的信任,在很短時間里就完成了業務模式重構與團隊組建。這支由“中國的激情+歐洲的嚴謹、理智”組成的“夢之隊”讓TTE顯現出前所未有的朝氣。取消中轉倉庫、完善考核制度、提升售后服務、大手筆的獎勵……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奇效。
2007年9月份,并購后的TCL終于在歐洲市場收獲了第一個盈利月。
這一刻,李東生如釋重負,心中卻五味雜陳。50歲的他靜靜地坐在辦公室里,一幕幕過往從眼前飛過:從第一次去香港談生意時內心的興奮與忐忑,到為公司改制押上父母的房子,再到如今生死關頭的放手一搏——那個振臂一呼、身先士卒的“敢死隊長”從未離開。
3
重新展翅飛翔
從2006年至2008年3年時間里,李東生一邊帶領大家應對業務調整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危機與挑戰,一邊冥思苦想如何讓TCL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化經營能力的跨國企業。
唯有變革才能找到重新出發的方向,唯有創新方能匯聚重新出發的力量。
當李東生用自責、內疚甚至是沉痛的筆觸寫下《鷹的重生》時,無異于是向過往的自己宣戰。文章中,他主動承擔責任,反思自己的性格弱點與管理失誤,并用鷹的故事勉勵所有人:“必須把舊的、不良的習慣徹底拋棄,甚至要放棄一些曾經支撐我們走向成功但在今天已經成為障礙的東西,唯有如此才可以重新飛翔。”
文章首先發布在TCL內部網站上,僅跟帖就有2萬多條。
那是2006年6月14日深夜。那一刻,李東生清楚地意識到,從現在起,他將帶領團隊全力打造一個全新的TCL。
企業文化再造與人事組織架構調整必然帶來巨大的痛楚。為此,李東生曾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對一些有較好經營業績的主管不加約束,部分已不再適合擔任管理職務的創業元老仍身居要職。明知如此,我卻沒有果斷調整。這不僅影響了員工干事創業的士氣,也嚴重阻礙了企業變革創新的進程。”國際化這一跤讓李東生下定決心,變“人情管理”為“制度治企”。
那幾年,許多跟隨他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老臣相繼離開,這對一向重情重義的李東生而言,是忍痛割愛,更是折翼之殤。
也正是在那幾年里,TCL成立了財務公司,以求降低負債,穩定現金流,優化資產質量;適度收縮規模,逐步清理那些只能帶來規模無法提升利潤水平的項目;創新產品布局,培育技術優勢,打造自主品牌。
2008年3月份,TCL發布了3年以來第一份盈利年報。
很多人在不同場合都問過李東生同樣一個問題:“如果再做選擇,是否還會并購阿爾卡特和湯姆遜?”他的答案永遠是肯定的。
“國際化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不過敢于先跨出這一步的企業遇到的困難、風險更多,付出的代價更大。當然,這也能倒逼我們持續提升競爭力。”在李東生看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與能力就是國際化給TCL帶來的最大禮物。
4
瞄準前沿技術
TCL的國際化進程像極了過山車,急升猛降、忽高忽低。一路顛簸讓李東生清醒地認識到,提升全球競爭力必須要有核心技術以及完整產業鏈作支撐。于是,他將目光瞄準液晶面板制造這個在當時被公認為技術門檻極高、“燒錢”速度最快的行業。
“湯姆遜項目遇到挫折還可以消化。如果折戟面板領域,TCL就再無翻身之日。”面對這樣一個投資遠超國際并購的大膽決策,連管理層內部都出現了質疑聲。
“創新就是試錯,沒人敢保證哪種創新一定正確,一定成功。不去試,哪里有機會?哪里知道行不行?”李東生的選擇看似激進實則經過了深思熟慮。
在華星第一條生產線建設過程中,李東生親自上陣搜羅人才,花了大半年時間組建起一支由200人構成的團隊。他帶領團隊晝夜奮戰,一邊四處募集資金,一邊與合作伙伴反復商談。
事實證明,李東生的未雨綢繆為TCL長遠發展鋪就了一條“星光大道”。2009年11月16日,TCL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華星光電正式啟動;2011年8月份建成投產;2012年9月份達到月產10萬大片玻璃基板的滿載產能,這標志著TCL從此擁有了“面板—模組—整機—國際化銷售”全產業鏈供應體系,產業鏈上游受制于人的時代一去不返。
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建立話語權并未令李東生滿足,他敏銳地洞察到中小尺寸面板將擁有更大市場空間,隨即付諸行動。2014年,華星光電在武漢投資160億元,建成國內第一條6代LTPS液晶顯示面板生產線;2017年3月份,耗資350億元的華星光電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落戶武漢;截至今年9月份,TCL華星已建及在建的面板生產線共計6條,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
2019年,TCL華星將戰略布局的觸角首次伸向***,在印度開建模組生產基地。李東生十分看好印度平板電視廣闊的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該項目與智能終端項目協同建廠,可實現模組整機一體化生產,縮短訂單周期與物料運輸距離,提高供應鏈效率。但是,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原材料、勞動力等供應也不充足,多變的稅收政策更讓管理團隊摸不著頭腦。尤其是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給項目進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針對這些問題,坐鎮“大本營”的李東生早就想好了對策——安排項目團隊與印度駐中國大使館協商解決員工簽證問題,盡快前往印度工廠“救火”,采取包機運輸設備的方式保障項目如期完工……
“過去10年我們交了很多學費,逐步學會了如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經營管理自己的業務,這也是我們今天能夠成功的基礎。”李東生說。
受疫情影響,李東生今年基本沒有去***出差。但是,依靠成熟穩定的全球化供應體系,TCL仍然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如今,昔日的“跟跑者”已呈現出“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勢頭:TCL彩電出貨量僅落后三星一個位次,居全球第二;在液晶面板領域實現全面領先;在下一代顯示技術方面,無論是Mini-LED還是印刷OLED,TCL都與三星并肩站在了技術競技場的最前沿。
5
專注創新發展
國際化給TCL上的另一堂課叫作“專注、創新”。
在TCL著力扭虧增盈的那幾年,李東生砍掉了電腦、智能樓宇等業務板塊。他清楚,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必須“集中火力”。在這個過程中,唯一沒有被放棄或壓縮的是TCL工業研究院。因為他知道,創新是TCL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2019年4月份,在李東生主導下,TCL完成了資產重組,拆分為TCL科技與TCL實業兩個集團,分別聚焦半導體顯示、智能終端兩大領域,發力技術創新。經過新一輪變革,TCL更加專注主業,“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愿景愈發明確。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轉型疊加期,李東生帶領團隊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5G應用等技術領域,以創新求突破。
“長周期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取得技術突破的唯一路徑是堅持創新。”在研發投入方面,李東生可謂不遺余力。2019年9月份,以智慧顯示業務為核心的鴻鵠實驗室成立,其目標為構建“AI×IoT”全場景智慧生活。今年,TCL又與三安光電共同投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聚焦Micro-LED技術開發;戰略入股JOLED,加速推動印刷OLED實現工業化量產;收購天津中環,向半導體顯示與新能源材料等上游產業鏈延伸;并購蘇州三星,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及產品結構。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研發投入高達28.8億元,同比增長28.9%;實業研發投入13.1億元,同比增長17.3%。
得益于持續創新,今年前三季度TCL科技營業收入達487.1億元,同比增長18.4%,TCL華星營業收入達323.8億元,同比增長31.9%。今年上半年,TCL品牌電視機***市場銷量達731萬臺,同比增長3.4%,市場份額同比提升1.7%。
“全球電子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與重組,只有真正掌握核心能力的企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TCL必須堅持國際化戰略不動搖,通過建立全球運營能力,不斷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同時持續提升工業能力、技術創新能力。”10年前的豪言壯語此刻均一一兌現。
而今,已經63歲的李東生依舊雄心萬丈:“我們的目標是在各個業務板塊均實現全球領先。”為此,他帶領TCL完成了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品牌推廣、銷售服務的全球化布局;在波蘭、墨西哥、巴西、埃及、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起28個制造基地、28個研發機構、10座聯合實驗室;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在,已經63歲的他仍保持著常年出差的工作節奏,卸下了“敢死隊長”頭銜的他又當起了“全球飛人”。
“我是做工業的,做工業就要扎扎實實,抬頭看天,低頭趕路。”
“強大的國家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要挺直中國經濟的脊梁必須做大做強實業。”
“我這一輩子就做了TCL這一件事,企業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為夢想拼盡全力,才不負人生。”
科技強企、實業報國,李東生說,自己此生無悔。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