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帶來的貶值效應仍在顯現。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較前日再次大幅度下調1008個基點,即期市場上的交易價一度逼近跌停,但最后半小時快速回調。
人民幣匯率波動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央行新聞發言人昨日就此表態,強調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市場人士也認為之前人民幣匯率過于高估,連續兩天的異動只是釋放前期積累的貶值壓力,而這既不是“跳水”,更不是“貨幣戰爭”。
人民幣匯率貶值,有人擔心A股市場和樓市等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品價格會大幅下挫。短期內有這樣的可能性,但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可能遭遇崩盤般的打擊。
從目前情況看,人民幣并沒有發生金融危機式的崩盤,其匯率波動是央行有意為之、一次打開松壓閥減輕壓力的結果。
7月份及之前的進口數據顯示,中國正在大規模進口大宗商品。8月11日人民幣匯率市場下行后,國外大宗商品價格大降,而中國境內大宗商品基本上漲。如果要救境內的焦炭、石油等資源公司,這算是達到了一點目的。
人民幣匯率下跌,全球股市一片綠,A股市場股價到昨天也未能守住支撐點位,出現下跌。
未來要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能否穩定——如果人民幣匯率沒有還手之力,市場的悲觀預期導致匯率下降失控,即使央行想穩定也穩定不住,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品價格必然下行。
眾所周知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如此,泰國等國房價股價太高,外債過多,形成極大的泡沫,當地的經濟增長承擔不起這樣的高價。做空者就只等一根導火索,這時只要央行降匯率、加息、放開資本項目可兌換,隨便哪一根導火索都可能會在干柴上燃起熊熊烈焰,因此單靠這些國家的央行支撐匯率根本撐不住。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人民幣匯率下調還是中國央行有意為之的。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1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與10日中間價相比,出現近2%的貶值,主要原因是11日中間價與10日收盤價之間差價大幅收窄,這是完善報價所帶來的一次性的調整,不應該被解讀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
話說得很清楚,市場價在低位,中間價被舉在高位,央行一次性減壓,人民幣匯率將有望維持穩定。
從2014年5月起,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連續10個月上漲。據7月16日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今年4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報130.82,這才結束此前連續10個月的漲勢。
2014年,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全年分別上漲6.4%和6.2%,均創歷史新高,2005年匯改以來累計分別上漲了40.5%和51%。相比而言,日元實際有效匯率很低,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是,今年6月日元實際有效匯率下跌2.1%至68.29,在國際清算銀行追蹤的61種貨幣中排位最低。
6月份人民幣和港元在實際有效匯率排行榜上分列第二和第三。但中國經濟與日本經濟的表現不會像兩國貨幣所反映的那么懸殊,所以沒有必要強行把杠鈴舉得那么高。現在匯率下行,如果是可控的,資產價格會下降,但不會崩潰。
日本房價從高位下挫以來,至今沒有返回頂點,但近兩年日元匯率下行,日本房地產開始緩慢復蘇。
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東京都今年1月1日的平均“公示地價”比去年同期上漲1.9%,為連續第二年上漲。東京市區的商業地產均價上漲2.9%,住宅用地均價上漲1.9%。
中國資產品價格的估值并不算低,即使匯率大幅下滑,只要能夠穩定就很好,但希望回到牛市則很難。
考慮到樓市與股市是中國最重要的融資質押品,假如資產品價格失速下滑并擊穿金融機構大部分擔保品的臨界點,中國會由此出現金融危機,這對中國經濟而言得不償失。到時候就不是央行調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問題,而是必須拋儲備力保人民幣的問題。起碼從現在看,中國還遠沒有達到那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