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8月,依然是傳統的需求淡季,銷售遇冷是常理之中的事情,熱水器市場也未能例外。在終端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各品牌企業通常會“順應天時”,在營銷上不會有大動靜,這直接導致市場整體表現更為平淡,與炎熱的氣候繼續保持著截然的溫度反差。
數據顯示,當月的零售量和零售額環比7月,雙雙下滑了14.23%和15.32%;和去年同期相比,零售量也出現了3.21%的同比下滑,僅有零售額出現了0.70%的微幅增長。
2016年8月,熱水器產品在一二三四級市場的銷量環比、同比增幅
(數據來源:中怡康)
細分到各區域市場的表現,當月,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是一級市場的降幅最大,零售量環比下滑了21.44%,同比則下滑了8.42%;零售額同樣也出現了23.97%的環比下跌和4.40%的同比下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淡季需求疲軟因素,另一方面,則是穩據一級市場的外資品牌的銷售乏力。
數據顯示,8月份,以A.O.史密斯、林內、能率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零售量占比下滑了1.79%,零售額占比下滑了2.43%。要知道,這兩項零售數據占比,在同處淡季的7月份,已經各自出現了2.21%和2.84%的環比下滑。持續的此消彼長,讓國產品牌在當月的零售量占比突破7成,達到了70.48%;零售額占比也達到了57.35%,穩超外資品牌。
從1-8月份的本年累計數據,更能印證國產品牌占比的持續上揚走勢。2016年1-8月份,國產品牌的零售量占比同比提升了1.74個百分點至67.43%;零售額占比則同比提升了0.57個百分點至53.43%。可以看到,隨著以海爾、美的、萬和、萬家樂等為代表的國產主流品牌,進一步加大中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和推廣力度,以往在高端市場占據優勢的外資品牌不再高枕無憂。甚至迫于市場壓力,外資品牌也開始通過降價力保市場份額。數據顯示,8月份,外資品牌的零售均價在7月份環比下跌0.94%的基礎上,繼續下滑了0.92%。
不過,從同比上看,受益于熱水器產業結構的升級,有技術優勢、有溢價能力的外資品牌的零售均價一直處于漲勢,今年1-8月份的整體漲幅達7.50%,而國產品牌僅有1.71%的同比增長,未來的提升空間很大。
細分到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的較量,在8月略顯平淡的市場氛圍下,均鮮有亮點。只是,市場的階段性下滑依然沒有改變熱水器行業的幾個發展大勢,即:燃氣熱水器的零售占比在持續提升;煙道式產品依然在淘汰邊緣;大容積的熱水器持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處于淡季,價格微幅下滑亦在情理之中。當月,不論是燃氣熱水器還是電熱水器,整體零售均價各自出現了1.41%和0.36%的環比下滑,但從同比上看,漲價是大勢所趨。其中,當月價格同比漲幅最大的品牌是SAKURA櫻花,達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