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一黃金周撞上金秋裝修季,一直不冷不熱的熱水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走勢。中怡康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份,熱水器市場的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出現了22.07%和19.38%的環比增長。其中,零售額增幅小于零售量增幅,說明當月有不少品牌為搶奪市場份額,紛紛通過低價促銷,來刺激銷量。
短期的降價手段,能換得一時的增長,但從整個大環境上看,受制于房地產持續調控、經濟復蘇疲軟等利空因素,熱水器市場仍缺乏上漲的動力和支撐。和去年同期相比,熱水器市場的兩項零售數據分別下滑了13.43%和18.15%,表現依舊不振。
細分到各區域市場的表現,一二級市場的同比降幅要明顯大于三四級市場,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二級市場受大環境的直接影響較大,另一方面則是三四級市場本身的基數較小,相對于逐漸飽和、走向存量時代的一二級市場,仍有較大的可挖掘的增量空間。
品牌競爭層面,當月表現較為突出的是以海爾、美的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其中,海爾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占比分別環比提升了1.17和0.83個百分點,同比漲幅更是分別達到了3.64%和4.12%,顯現出了“強者恒強”的龍頭效應。2019年1-10月份,海爾的零售量占比同比提升了1.73個百分點至21.06%;零售額占比提升了2.16個百分點至20.27%。
此長彼消的是,外資品牌A.O.史密斯的市場表現持續不佳。從2019年1-10月份的累計數據上看,A.O.史密斯的零售量占比已跌至13.25%,同比下滑了1.55個百分點,明顯落后于排名第二的美的;零售額占比則下滑了2.21個百分點至22.31%,快被海爾趕超。
就不同的產品類型而言,當月,燃氣熱水器的兩項零售占比分別出現了2.27%和2.18%的環比下滑,儲水式電熱水器的兩項零售占比則分別提升了2.06和1.82個百分點。在筆者看來,燃熱的市場份額收縮,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新房成交量的萎縮影響,而儲水式電熱水器,但隨著天然氣管網鋪設的持續推進,使用便捷性和舒適度更高的燃氣熱水器,未來仍有可觀的增量空間。
面對需求疲軟,各大熱水器企業致力于通過產品的結構性升級,來謀求利潤空間。今年以來,品牌方的合力推動,加之消費端的需求升級,共同促成了大升位產品的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份,13升及13升以上的燃氣熱水器,零售量占比大幅提升了9.71個百分點至67.08%;零售額占比提升了7.6個百分點至81.46%。儲水式電熱水器則依舊是60升產品持續擴大著市場份額,兩項零售占比分別保持了3.71%和3.21%的穩步提升。
價格層面,當月,不論是環比還是同比,熱水器產品的零售均價都呈現跌勢。其中,環比下跌主要是受十一大促的影響,而同比下跌主要是受消費需求持續疲軟的影響。2019年1-10月份,燃氣熱水器的零售均價同比下滑了2.61%,儲水式電熱水器的零售均價同比下滑了5.59%。具體到品牌而言,外資品牌的價格降幅達到了10.51%,國產品牌的價格降幅則僅為0.34%,這說明,以一二級市場為主銷方向的外資品牌,受大環境影響較大,市場承壓較重;而國產品牌在渠道下沉和品牌溢價上均有提升空間,未來或將進一步擠壓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