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槽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水槽行業內部以及外界形成了一些慣性思維,困擾著水槽企業向中高端邁進。中國水槽品牌的專家表示,企業應該打破這些慣性思維,然后轉型升級求發展。
打破慣性思維 中國水槽企業才能謀發展(圖片來源于網絡)
慣性思維一:產品只要能用、有人買就可以了
“不少人覺得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要能用、有人買就可以了。”一家水槽企業的技術工人感慨地說,“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思維阻礙了產品質量的提升。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國際、國內市場龐大,對于中國水槽企業來說,并不愁銷量。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內市場充斥著劣質貨,以及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現象,使得生產者削弱了生產高質量產品的動力與意愿。
然而,近年來,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以及水槽客戶的需求都發生了變化。
此前發生的去國外搶購馬桶蓋的現象,從側面反映消費者對于高端水槽產品的需求在增強。對此,專家表示,針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國貨當自強。“我們在供給端發生了問題,雖然很多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但是對中高端的需求還不能滿足。”
破除“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思維,在供給側進行改革,滿足需求側的變化成為擺在中國水槽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
慣性思維二:生產者只是對現有的產品進行推薦
產品質量提上去了,就一定能滿足市場需求嗎?在一些人看來,酒香不怕巷子深,生產者只管埋頭做產品。客戶和廠家之間的聯系僅限于買和賣的關系。
“在過去相對粗放的時期,客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就去市場上買,生產者只是對現有的產品進行推薦。”專家說,隨著產業升級的加快,水槽企業如果只是一味跟蹤市場需求,很難跟上節奏。應該主動去了解客戶的需求,甚至創造需求。
由產品制造商向制造服務商轉變是一個趨勢,不是簡單的制造加服務,而是制造與服務的有機融合,歸根結底是增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慣性思維三:國產產品不如進口的
無論是在采訪普通消費者,還是在采訪水槽企業的過程中,受訪者一個較為常見的觀點就是國產產品不如進口的。
盡管在不少水槽行業生產者看來,現在一些國產產品的質量并不比國外產品差,但是國人對于國產產品的偏見仍然存在。
有評論指出:“不是中國制造不好,而是我們的慣性思維與不信任。”
總之,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要培育一批真正叫得響、消費者歡迎、甚至國外消費者都歡迎的中國水槽品牌,必須打出“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