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有數據顯示,歐美電子鎖占民用鎖50%,韓國智能鎖的普及率更達80%,指紋鎖安裝量每提升若達到5%,就可給全球帶來1750萬把的銷售量,產生約140億元的銷售額;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讓國際知名鎖具品牌如德國的德施曼、美國的耶魯、韓國的三星等都加快了搶占智能鎖市場的腳步。
從一些電子商務平臺搜索熱度可看出,消費者對于智能鎖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正在迅速攀升,一些智能鎖在還沒上市亮相之前,就成為團購領域的最愛,這種集指紋、感應卡、密碼等開鎖方式的智能鎖正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瘋傳。
使用智能鎖還需要克服三大發展難題,目前智能家居市場還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公司,投資者對智能鎖能否改變智能家居市場不振的的情況寄予厚望。智能鎖這一智能硬件在產品技術、供應鏈、管道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戰,最終能否走向每一家戶還需克服品管、銷售渠道及售后服務這三大難題。
品管:
智能鎖比普通機械鎖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更加復雜,產業鏈中的鎖具工廠、云服務商、指紋運算法技術、App程序開發、通信協議、電池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智能鎖的性能質量。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小工廠買了模塊組裝后就匆忙上生產線。事實上,智能鎖作為光機電一體化產品,至少須要三年以上的工藝制造經驗,才可以確保模具和配件的穩定性和精密度;也只有實現規模量產才能降低智能鎖的種種成本,改變目前智能鎖價格居高不下的現狀。智能鎖對指紋運算法精度要求極高,在達同高精度運算法的同時提升開鎖速度是指紋開鎖的關鍵。由于指紋的保存、識別、更新都依賴于“云服務”,“云”端成為智能鎖實現遠程開鎖、假報警、開門訊息推送、訊息記錄查詢等智能功能的樞紐,因而對云服務供貨商的選擇也必須要慎重。
銷售渠道:
目前大多數智能鎖都選擇在網絡上電子商務團購或直銷的銷售形式,這種純電子商務模式忽視了傳統渠道的價值。要想在短時間內實現智能鎖的快速普及,應大力整合線下業已成熟的經銷商渠道資源。在市場開拓初期階段,大多數消費者對智能鎖仍然陌生,安裝智能鎖是家庭的理性決策,一味在線推廣、廣告促銷模式恐怕很難奏效。智能鎖開應該在開設直營體驗店,或與家居建材、五金店、量販店展示店等渠道合作,以現場體驗帶動銷售才更接近使用民眾。
售后服務:
在不同地區環境中,智能鎖的防火、防濕、防雨、防干擾等會有不同標準;智能鎖在用戶安裝的條件各有差異,比如防盜門的厚度不同所需匹配也不一樣,安裝或檢修智能鎖
都需專業售后人員上門服務。由于智能鎖普及是未來趨勢,市場上冒出一些新智能鎖品牌,姑且不論量產能力如何,在服務落地方面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而這一點,從傳統企業起家的鎖業公司會顯示出比較優勢,線下線上的O2O模式會更適合智能鎖銷售和服務,如一些電子服務平臺就可以在線派單、再由下線供貨商或服務人員上門提供售后服務。
從長遠來看,智能鎖市場的競爭的結果將取決于產品供應鏈質量和下線服務體系,誰的根基越牢固,就越能獲得品牌溢價和家庭用戶的信任;再延伸至其他智能家居領域時,就擁有更強的勢能。智能鎖能否成為智能家居的突破口,擔負起打通起居家物聯網的起鑰,還要市場的最終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