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6年,智能鎖行業召開了兩大重要會議:一個是被譽為中國經濟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另一個是“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城鎮化建設、供給側改革等與智能鎖行業相關的政策做出了部署。那么,中央在2017年給智能鎖行業究竟送出了哪些政策福利?
細數2017年智能鎖行業得了哪些福利?(圖片來源于網絡)
福利一:供給側改革促進高端消費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2017年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年,“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三去”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去低利潤、高污染的過剩產能、去庫存是為新的產能提供空間、去杠桿是降低長期性和系統性風險;“一降”指降低成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一補”指補短板,其目的在于平衡供求關系。
其實,通俗來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減少低端和無效的供給,提高高端和有效的供給。智能鎖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就不能局限于當前的利益,而長遠的利益則是“轉型升級,向高端領域進軍”,如果一味地局限于低端市場,企業也只能通過價格戰及低質產品等策略獲得競爭優勢。政府提倡高端和有效供給也正好適應了市場的發展需求,智能鎖企業豈能違背趨勢?
福利二:房地產定調及城鎮化建設將帶來無限商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中國樓市發展方向,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同時,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要求,2017年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48.5%,比去年提高18.6個百分點。繼續抓好公租房分配入住,全國新入住公租房266萬戶。住房公積金作用進一步發揮,有力支持了居民自住購房。
此外,2017年新型城鎮化持續深入推進,國家也提出要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與此同時,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發布實施以來,各地政府、企業、社會已然行動起來,在對新型城鎮化的探索和推進過程中多地也逐漸自成體系和初見成效。
中央對房地產“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的定調,將對我國房地產價格起到一定的穩定用,這將進一步促進房地產的銷量;而棚戶區改造和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降迎來新一輪地產銷售及城鎮建設高潮,也意味著智能鎖行業將迎來更大的商機。
福利三:振興實體經濟,用質量優勢對沖成本上升
《201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企業人工成本上升”(68.4%)、“社保、稅費負擔過重”(50.2%)。因此為了應對成本的上升,許多實體經濟企業無心堅守本業,開始搞副業輔業,將更多資金投入虛擬經濟。這就直接導致實體經濟相對萎縮,大而不強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中央提出要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嚴防實體經濟“脫實向虛”,并將其列為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項主要任務之一。
為此,國家提倡要堅持創新驅動,樹立工匠精神,通過掌握核心技術、一流標準和自主品牌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奠定“百年老店”基業。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富民之基。而智能鎖產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在國家的扶持和引導的范圍之內。智能鎖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應響應國家的倡導,增強創新實力和加強品牌建設,朝著“智能鎖百年老店”的目標發展。
福利四:提倡綠色發展,環保型產品將成新寵
我國目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由于土地、能源等要素價格偏低,環境污染成本未充分內部化,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加快推動形成低碳綠色發展模式。新常態下發展階段的轉換,要求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與其相適應。
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才能順應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要求。
在中央的倡導之下,綠色、環保將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重點和主要趨勢,智能鎖作為與民生相關的產業,更應作為綠色、環保的先鋒,切實將中央綠色、環保相關政策貫穿到生產中去;同時,智能鎖產品的節能化、綠色化、環保化也將是市場發展的趨勢。
順應時代發展順應國家政策,無論是側供給改革還是房地產調整都、綠色環保都和智能鎖企業緊緊相連,牽一發動全身,智能鎖企業可要謹慎發展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