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燈到底是什么?智慧路燈,又叫智慧燈桿、智慧桿、多功能路燈桿等等,國家標準對智慧燈桿的定義為:“由桿體、綜合箱和綜合管道等組成,與系統平臺聯網,掛載各類設施設備,提供管理與服務的城市公共設施。”換句話說,智慧路燈不僅是一種桿,而是一桿的系統設置體,這類桿件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化需求,承載相應的設備,其外觀高度也會根據場景化的需求變化進行調整。
基站為何能成為智慧路燈必備“組件”?
在《國家標準》中,明確提到:桿體應保障一定的空間用于移動基站設備的安裝。
通讀整篇《國家標準》,不難發現,在所有掛載應用中,唯有基站設備的安裝,使用“應保障”等字眼進行重點提醒。
同時,關于基站如何安裝也有明確的說明:
桿體頂部宜預留移動基站設備安裝接口,移動基站設備應安裝在桿體頂部上端或頂部側面,頂部上端安裝通過安裝件應直接固定在桿體頂部預留的安裝接口上;側面安裝應采用抱箍式或卡槽式安裝,桿體應保障一定的空間用于移動基站設備的安裝。
桿體應按需布置出線孔,出線孔應考慮設備線的直徑,應配置相應防水設計,預留的移動基站設備出線孔直徑應不小于20mm;
掛載移動基站設備應設置獨立的光纖傳輸,并預留4對(含)以上光纖。
移動基站安裝的法蘭接口到底為何物?
為更好地適配智慧路燈上掛載基站的能力,《國家標準》為大家呈現出搭載基站的“移動基站安裝的法蘭接口”。
采用標準化的法蘭接口,一是可實現智慧路燈的靈活功能擴展,支持智慧城市的長期演進;二是可實現5G的按需快速部署,極大降低運營商的建站成本,更利于5G的推進。
“因地制宜,按需部署。”這八字真言已成為業內的普遍共識:
(1)根據場景化的需求,法蘭上部可安裝頂桿站單元(頂桿倉),將基站等設備進行“隱身”,起到基站美化的作用。
(2)對于特殊場景,法蘭上部也可安裝附桿,以增加整套桿體的高度,基站則采用“抱附桿”的方式,進行安裝。
智慧路燈能夠搭載的應用設備還有很多,像是充電樁、顯示屏、攝像頭等等都已有比較成熟的實際落地案例了,未來智慧路燈還將結合新技術和新需求,發展創新出更多實用高效的應用。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