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文博受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萬泉河分校)邀請,走進校園,參與該校儒雅講堂活動,為師生們進行主題為《戈壁之鏡——敦煌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的精彩科普講座。講座線下線上同步進行。
講座中,黃文博介紹了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敦煌塔式光熱電站建設過程,電站建成后的相關情況。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解析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的重大意義,并巧妙地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讓相對枯燥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很多小朋友驚嘆于如此龐大的工程和高科技,驚嘆于科技的創新力量,也驚嘆于此技術對環境所帶來的改善。由此激發同學們的科學興趣,放飛好奇童心、解放創造力;與同學們一同感受太陽能熱發電的魅力。
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讓同學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互動交流過程中求知若渴;紛紛舉起了小手,踴躍搶答問題;在提問環節,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質量出乎意料,如,“以后的光熱電站是不是可以在現在的基礎上產生更多的效益?進而利用更多的光熱電站來保護環境呢?”小腦袋充滿奇思妙想……
圖:互動交流
春風拂人面,科技沁心田。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也培養了探索太陽能熱發電科學技術的興趣,有助于提升同學們的科學素養。黃文博為此獲頒了中關村第二小學(萬泉河分校)科普活動榮譽證書。
黃文博說,希望通過與同學們分享碳中和的前沿科技,用太陽能熱利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從小培養減排低碳的理念,為推進雙碳目標壯大隊伍。
他表示:“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新能源未來將成為電力供應的主體。作為世界新能源利用的前沿科技,太陽能熱發電憑借零消耗、零排放、零污染和長壽命周期的優勢備受全球矚目。太陽能熱發電方式和傳統的火電、核電、生物質發電相同,只不過采用的是100%清潔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發電時不產生碳排放;數據表明,首航高科敦煌光熱電站其儲能容量可發電1100MWh,相當于給100萬盞100瓦的燈泡用11小時!此外,太陽能熱發電是電網需要的穩定、可調的基荷電力,還可以讓更多的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在調峰方面性能更比火電、核電、生物質發電靈敏、調峰幅度更大,可快速給間歇式的清潔能源發電保駕護航,也可以快速填補當風電或者光伏沒法發電時的缺口。發展帶儲能的太陽能光熱電站,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種強有效的助推器。因此,科普太陽能熱發電、讓更多人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價值,是我們光熱人的使命,更是我們作為新能源企業的職責和擔當。”
作為中國能源研究會授牌的“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敦煌首航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包括10MW+100MW熔鹽塔式太陽能光熱電站,由首航高科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投資、設計、建設和運行。其中,10MW塔式電站于2016年12月26日成功發電,是全球第三座、亞洲第一座可實現24小時連續發電的熔鹽塔式光熱電站。100MW熔鹽塔式光熱電站被形象地譽為“超級鏡子發電站”,是中國首批光熱發電示范電站之一,配置11小時熔鹽儲熱系統,鏡場面積140萬平方米,于2018年12月28日并網發電,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裝機容量最大的光熱電站,也是全球單機聚光面積最大、吸熱塔最高的塔式光熱電站。現以平均負荷率60%左右實現了不停機運行216小時。
首航高科敦煌100MW熔鹽塔式光熱電站項目的投產,培養了一大批塔式熔鹽光熱電站工程設計、總承包、調試及運維人員,為后續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科普教育方面,首航高科積極承擔太陽能熱發電科普教育職責,通過各種渠道,如媒體宣傳、組織宣講學習、現場參觀等形式,讓社會各界特別是金融界更加了解太陽能光熱企業和行業。自2018年起,首航高科光熱技術模型在中關村展示中心長期展出,讓廣大市民可零距離分享太陽能光熱技術,增強社會各界對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發展的信心。雖然目前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價格較高,但因其具備儲能效應而具有巨大的技術經濟性。正如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科院電工所王志峰研究員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論壇” 上主題報告中表示,太陽能熱發電的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最低;是集“清潔能源生產、儲能調節和同步發電技術”于一體的靈活性電源,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太陽能熱發電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