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不丹國王首先提出國民幸福總值GNH的概念,來反映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幸福感一詞便備受世界關注。
據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其針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分析,芬蘭連續第2年獲得"全球最幸福國家"稱號,前五位除芬蘭外,分別是丹麥、挪威、冰島、荷蘭。其中,中國由2018年的86位下滑至93位,幸福指數為5.191,此外,中國香港地區則居于76位,幸福指數為5.43。
國民幸福指數的下滑,在結婚率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據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中國結婚率逐年下滑,2013年時達9.9‰、2014便下滑至9.6‰、2015年9‰、2016年8.3‰、2017年則7.7‰、2018年結婚率僅有7.2‰,創6年新低。
而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家務是幸福婚姻生活的三大要素之一,62%的夫妻表示分擔家務對婚姻的成功至關重要。有一款好的家電產品,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分擔繁重的家務,而且其獨特的功能還可以成倍增加人們的幸福感。
近幾年,小家電作為家電行業舉足輕重的一份子,其并沒有隨著整個市場行情而出現持續走低的態勢。據中怡康時代數據針對618前夕分析顯示,小家電整體穩定增長,個護變現異常突出,僅兩周時間,生活小家電實現41.7億元,同比增長11.5%。
除此之外,位列前十的產品中,無論是從零售額還是零售量來看,均可以看出,其中能明顯提升國民幸福感的產品占比甚重。
電坐便器、蒸烤箱一體機、電腦智能型壓力鍋、破壁料理機、廚師機、全自動咖啡機、循環扇、掃地機器人等小家電的涌現,迅速占領市場。
伴隨著5G時代的加速到來,還未適應4G時代的人們被迫在科技的浪潮中翻涌。然而,隨著在科技加持下的產品愈加貼合生活,科技帶來的便利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從解放雙手開始。”從石器時代到工業革命,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人們正在逐步的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以增長最為迅速的電坐便器舉例,中怡康時代數據顯示,僅618前夕兩周,電坐便器市場同比增長93.3%,其中,電坐便蓋市場份額占比38.2%,同比增長109.1%。
但,因小家電的種類繁多,且相對于大家電利潤不夠“可觀”,大部分小家電的生產主力軍仍為小作坊式企業。這類廠家,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仍舊擺脫不了低端制造業的模式,小家電質量不過關、產品合格率低、質檢不保證等,依舊是當前行業內的痛點。
另外,品牌溢價迫使非高端品牌不得不以控制成本來保證利潤。例如,高端品牌一款產品的摸具費用為百萬級,非高端品牌還存在不及其十分之一模具成本來用于生產,其間差距可謂為行業內的硬傷。
除卻小作坊,就行業內的頭部品牌分析,現狀仍舊不可觀。現如今,一二線城市市場過于飽和,下沉市場成為各大品牌爭相布局的重要戰略領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于一二線城市,當前的下沉市場所存在的消費群體,并不能完全承載高端品牌的市場容量。
絕大部分高端品牌的定位與成本,便決定其所生產的產品并不能得到普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農村人口57661萬人,占比41.48%,并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遠低于城鎮。在此大環境下,高端品牌小家電進入下沉市場仍需努力。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城市化率逐年上升,消費升級成為當代市場的主流趨勢。小家電市場中所體現出的幸福感,是消費人群對于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擁有一款稱心如意的產品,使得生活更加舒適成為當今市場的購買需求。
眾所周知,當今家電市場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整體持續萎靡,能夠提升人們幸福感的產品備受則青睞。所謂“花錢難買我樂意”,購買產品之后,其所帶來的幸福感是難以用金錢多衡量的,同樣,若是產品并不滿足人們的預期,其所帶來的失落感更是加倍。
小家電,憑借其輕巧、便捷、占比資源小等優點,被消費者所青睞,相較于大家電的能耗,消費者更加關心其功能與價格。為滿足當代消費者需求,提升用戶幸福感,生產商需更加關注其功能的研發,與用戶的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