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作為一個企業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如今油漆行業品牌被盜用、以假當真亂象層出不窮,不僅對正牌的名譽權造成侵害,也對消費者權益形成欺騙。對于侵權,油漆企業應該毫不猶豫說“不”。
堅決抵制“傍名牌”現象 還油漆行業一片凈地(圖片來源網絡)
監制體系不完善 “傍名牌”此伏彼漲
在利益的驅動下,那些眼紅的油漆企業想方設法向知名品牌靠攏,最為明顯的手法就是品牌名稱。不法商家利用名牌的影響力,打著其旗幟,用低劣的、低成本的產品以高價賣給消費者,從而獲取巨額利潤,盡管有些正牌企業意識到了被侵權,但他們不愿與小企業進行糾纏,沒有積極尋求法律的幫助,也在客觀上助長了他們的氣焰。
甚者,我國的監制體系不完善也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讓“傍名牌”現象此伏彼漲。《反不正當競爭法》雖對“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的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定,但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列舉上不夠全面,這就讓很多不法分子有空可鉆。
維護合法權益 企業應主動打起維權戰
首先,品牌自身要提高維權意識。如今油漆行業品牌眾多,大大小小的品牌令消費者玲瑯滿目,正牌企業就需有警惕的意識,要堅持采用法律途徑對仿冒品牌進行維權訴訟。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資源投入,從廣告文宣、產品宣導、售后服務、終端銷售加大市場曝光力度,優化銷售環境,最大化保障消費者權益。
其次,做好市場教育工作。消費者面對繁多的品牌有時會不知道選擇哪一種,如果商家能夠花時間耐心的講解品牌文化、品牌特色,教消費者識別方法“產品商標、產地及認證等標識”,謹防買到假冒產品。當買到假冒產品的時候,應當保留相關的證據,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投訴。
再次,政府也應加大力度實施監控,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完善的征信體系,加強全民打假意識,讓假貨無處遁形,除此以外,完善的打假維權長效機制,還需加大制假售假的懲罰力度。
對于行業存在的不良現象,需要企業、政府、消費者三方面共同的協助,對“傍名牌”現象絕不姑息,如此才能凈化市場,讓“傍名牌”者生畏、假名牌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