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捷克布拉格舊市政廳的南面墻上的一座中世紀天文鐘。天文鐘是一座精美別致的自鳴鐘,鐘樓建于1410年,至今仍走時準確,當地人在此駐足校對手表的時間。根據當年的地球中心說原理設計,上面的鐘一年繞一周,下面的一天繞行一圈,每天中午12點,十二尊耶酥門徒從鐘旁依次現身,6個向左轉,6個向右轉,隨著雄雞的一聲鳴叫,窗子關閉,報時鐘聲響起。
圖為拉脫維亞里加老城區最華麗的建筑之一黑頭宮上的時鐘。最原初的黑頭宮建于1344年,后因戰爭只剩下殘垣斷壁。如今這座華麗的黑頭宮則是里加人民在原址上重建的,西立面有著豐富而優雅的裝飾,天藍色背景和鑲金外飾的哥特式時鐘高高地懸掛于最中央的位置,讓人想起了塔林那座古老的時鐘。
圖為德國柏林世界鐘,1969年由當時東德政府建成的,在當時東柏林的市中心——亞歷山大廣場上,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時間。世界鐘由艾里希·容(Erich John)設計,巨大的環形金屬表面上,標注著146個城市的當地時間以及日期變更線。
圖為伊麗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是英國最大的鐘。舊稱大本鐘(Big Ben),是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倫敦的標志性建筑。伊麗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上帝啊,請保佑我們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安全。”
圖為奧賽博物館中的一座巨大時鐘,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保留了建筑整體,只對內部的地面格局進行了改造,原火車站的鐘表依然保存至今。
圖為德國烏爾姆市政廳上的天文鐘,市政廳最古老的部分是建于 1370 年的一座建筑,當時是一家百貨商店,1419 年這座建筑首次被稱為市政廳,然而,它最吸引游客的是外墻上美麗的壁畫與東墻外的1520年建成的天文鐘(占星鐘)。
圖為坐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美泉宮上的一個時鐘。美泉宮雖不能和凡爾賽宮相比,但依舊顯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氣派。白色的時鐘上有一只代表著哈布斯堡王朝的鷹,鍍金的鷹更顯輝煌。
圖為漢普頓宮大門上方的天文鐘。漢普頓宮歷來有“英國的凡賽爾宮”之稱,是英國王宮的典范。這座宮門是英國保存最完好的都鐸王朝時期的大門。大門上方的天文鐘顯示了四季、月份、日期、小時、星座方位、月相盈虧,甚至泰晤士河的汛期,以幫助從倫敦來的駁船通航。這座鐘至今仍在運轉,是歐洲中世紀后期保留至今最先進的天文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