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達人,優質原創作者2019 年我們花了不少篇幅在數落Baselworld 巴賽爾鐘表展,它曾經是表界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行事——事實上盡管今年度它的參展品牌少了20%、訪客人數少了22 %、連采訪的媒體都少了12%,但即便如此它仍舊是目前業界規模最大的表展,你想第一時間看到這一年最新的勞力士和百達翡麗還是只能緊盯著它。至少到2020 的時候暫且如此。
過去兩年Basel 面臨了歷來最大的出走潮,尤其是在今年四月以后一堆重量級的品牌紛紛宣布退出2020 年度的展出,所以明年你在展場里看不到百年靈、看不到Seiko或是GS、甚至看不到G-Shock,這些牌子都要跳出來辦自己的獨立表展,就跟今年的Swatch Group 一樣�?缤昴暌院箸姳砭記者就要準備展開我們一整年的東征北伐,一月LVMH Group 在迪拜、三月GS 在東京、同樣在三月瑞士還有Swatch Group、到了四月底五月初SIHH(以后改叫Watches & Wonders Geneva 了,簡稱WW)和Basel 背靠背接力舉行,如果一個記者沒有同事cover 的話得在瑞士待上兩個星期,大型表展也許還沒有走到一個土崩瓦解的地步,但這個產業的新品發表已經進入了化整為零的時代了。
過去我們曾經檢討過品牌離開Basel的原因,場地租金太貴、主辦方太霸道、參展人員的差旅費用太高、乃至于網路時代經銷商和媒體特地飛到現場看表的必要性愈來愈低,這些理由都惹得各家品牌一年比一年不爽。
在被痛罵了一整年之后Basel 確實提出了一些改革,包括了租金減免、協調展場周邊商家平抑餐旅價格、發展多媒體等等都算是對癥下藥,雖然效果如何見仁見智,但畢竟是有對各方的批評作出回應。
問題是今年他們又做了一件讓大家很為難的事。四-五月WW 和Basel 接力舉辦是2020 年的一個重大變革,兩大展一起舉辦有利有弊,好處是參展的經銷商和媒體只要飛一趟,缺點是持續的時間太長,人力有可能無法負荷;不論利弊孰重這都是我們看展人的問題,然而對參展的品牌而言辦在四月底五月初這個時間點才是真正傷腦筋的部分。
傳統表展舉辦的時程是一月WW、三月Basel,等到四五月的時候WW 發表的新款都要上市了,如今你將表展辦在四五月等于是要逼著所有品牌將發行產品的時間延后,這對他們來說從后端的生產到前線的行銷和銷售都會被打亂,因此許多品牌索性趁著個機會以「上市時間無法配合」為理由宣布退出。
會說「趁這個機會」就表示時間問題是個問題、但未必是唯一最重要的問題,Basel 長年累積的結構性缺失并不是今天你改改展場的空間配置、換掉幾個主辦單位的高層就能解決的,再加上大環境的改變并不是Basel能控制的(比如說社群媒體取代大型表展),品牌們仍舊有一百個不想留在Basel 的理由,「時間無法配合」只是講出來最不傷感情的一個。
當然WW 和Basel 也不是故意選在這個時間找大家麻煩,為了促成這個背靠背的展期場地能喬到的時間就只有四五月,說來也是個不得已,所以他們已經承諾了2021 年會選在一個更合理的時間舉辦。品牌這邊也很有禮貌,既然你都說2021 年會選個好時間了,我們也就說如果能夠配合的話還是會考慮回歸。不過就像前面說的,時程問題只是問題之一而已,如果出走的品牌能在這兩年把自己的獨立展辦得既省錢又好看、來的人玩得開心又不用擔心被勞力士搶走版面的話,就算你Basel 時間喬得再漂亮人家還是會發你好人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