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構想的智能家居美好生活中,大抵都有過這樣的描述,“家里的燈光亮度和顏色能夠依據環境氛圍而自動變化”。隨著5G、AIoT等技術的發展,這一想象逐漸變成現實,“照明”不再只局限于簡單的燈具開關啟動,而是以一種更人性化的姿態為消費者創造出生活的更多可能性。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說,將產品線延伸至智能照領域,也成為了企業想要擺脫市場低價同質化競爭的重要驅動之一。
單一照明轉變至對光環境、氛圍的需求
從而產生空間價值感
“新房衛生間沒有窗戶且面積較小,在光線上只能通過燈光來彌補。”在朋友的推薦下,最近裝修的莉莉打算入手一款“黑科技”產品——青空燈。她一邊展示商品介紹頁面,一邊解釋道,“從實用角度來講,青空燈與其他普通燈具并沒有太大區別,但大家對于衛生間的要求無非就是干凈、通透、敞亮,如果通過一個燈具就能讓家里看起來更美觀,何樂而不為呢?”
在商品詳情頁面上,新快報記者看到,莉莉口中所說的“青空燈”,其電商平臺售價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用開天窗在家就能享受自然光”“模擬仿真太陽日升日落的過程”“支持手機APP、語音等智能形式調光調色”“適合廚房、地下室、樓梯間、走廊等光線昏暗的空間”是這類產品的關鍵詞。
事實上,隨著智能家居進程的加快,智能照明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進入越來越多家庭用戶的新家居場景。針對消費群體不同需求,這類產品的功能也越加豐富多元。例如,從2021年至今,雷士照明、飛利浦、歐瑞博、歐普、三雄、易來等傳統照明企業或互聯網科技企業,不約而同都推出了以模擬自然光線作為主要賣點的智能照明產品。
為何來自不同行業背景的企業都熱衷于此?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照明產品在整個家居建材行業里面所占的比例可能不足5%,但是它能影響到的價值點遠遠大于30%-40%。全宅智能家居品牌歐瑞博相關負責人接受新快報采訪時指出,隨著5G、AIoT等技術發展,照明呈現出智能化、設計無主燈化、綠色健康、豐富的調光變化。同時,用戶對光的需求從原來單一的照明,轉變成了對光環境,光氛圍的需求,期待通過更加健康、專業的、智能的照明,打造更加藝術、舒適、美好的家庭生活。“眼下年輕人的居家生活方式不再像以前一樣單一,他們對空間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而智能的光,能夠讓一個空間瞬間擁有靈性,產生多種空間價值。比如,客廳能通過不同的光線設計,快速打造成小酒吧、電競室、雪茄吧等。”
據其介紹,SOPRO系列是歐瑞博旗下的核心智能照明產品,涵蓋110多款燈具,可滿足大平層、大別墅等各種場景的設計和燈光需求。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觸摸屏交互、APP遠程操控等交互方式得到想要的燈光氛圍。
消費升級逐漸轉變為預算降級
“高成本”宣傳輸出導致用戶接受度不高
按照業內普遍認可的說法,國內的照明行業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包括節能階段(從白熾燈到LED燈過渡)、自動控制階段(通過傳感器對環境的感知而自動控制燈光),再到當下的智能控制階段,即在自動控制的基礎上加入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以實現更加人性化的照明控制。尤其是,面對當前傳統照明市場份額逐步縮減、LED市場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智能照明的出現成為不少企業升級轉型的“及時雨”。
從各項行業數據來看,智能照明的市場潛力可觀。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智能照明市場出貨量高達515萬臺,同比增長74.9%。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照明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31億元,年增長率保持在23%,到2025年將突破千億元。
站在最實際的角度,智能化的照明產品相對來說價格成本更高。佛山照明智能技術專家、研發部副部長黃熙告訴新快報記者,相較傳統燈具,智能照明產品具備明顯的溢價優勢。以家里最常見的吸頂燈為例,在同功率的情況下,智能跟非智能產品的售價大概能相差30%。
不過,黃熙坦言,盡管智能照明每年的市場滲透率都在不斷提升,但目前仍處于市場教育的初期階段。“特別是,在經歷疫情這近三年時間里,我們發現一個很典型的現象,用戶由原來的消費升級逐漸轉變為消費預算降級,如果智能照明產品還是以‘高成本’這種概念進行宣傳輸出,用戶其實是很難接受的。”
而佛山照明對此的解決辦法是,在洞察用戶痛點的基礎上,嘗試通過不同場景來打造個性化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進而滿足用戶對照明產品更多附加值的需求。“例如,2021年底推出的光觸媒系列燈具,可實現室內消殺抗菌、空氣凈化等,即使這類產品可能比傳統燈具高出20%-30%的成本,但考慮到產品的實際功能,仍會有不少用戶選擇購買。”黃熙說道。
Matter標準協議落地 品牌提高技術壁壘 或成下個競爭重點
從國內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除傳統照明品牌之外,智能照明賽道還吸引了來自家電、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的“新玩家”入場。諸如,主打照明控制系統、照明集成與解決方案的海爾、飛利浦;在智能交互、工業設計、燈光體驗等方面擁有一定優勢的歐瑞博、易來、小米、華為。佛山照明、三雄極光、歐普照明等傳統照明企業,則憑借在品牌、渠道、技術等方面的多年積累,與其他競爭者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協議,不同智能照明設備難以實現跨平臺、跨品牌的互通互聯;部分智能硬件制造商為解決設備入網的兼容性問題,研發成本由此拔高,導致最終以提高產品單價的形式轉嫁到用戶身上。另外,當前市面上的智能照明解決方案大多強調功能豐富而忽視產品連接方面的穩定性和靈敏度,難以與同類型產品甚至“山寨品”拉開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與使用體驗。
對此,黃熙分析指出,對于傳統的照明企業來說,如何抓住智能照明核心點,給予用戶健康、優質的光體驗,才是品牌的著重點。而智能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譬如,在研發方向上,把握好自身的核心技術,保證在WiFi、藍牙、Zigbee等通訊協議層面上連接順暢;在用戶行為方面,專門針對輕度智能的用戶開發出更加簡單便捷的產品等,從而拉開差距避免同質化競爭。”
從行業整體發展角度觀察,頭部企業也迎來新的機遇。日前,由CSA連接標準聯盟及其成員主導推進的Matter協議1.0版本的落地,給智能照明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據了解,Matter可以在應用層兼容不同的通信協議,使受不同協議控制的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有望解決以往跨平臺、跨品牌的“生態壁壘”問題。目前,歐瑞博、綠米、涂鴉等品牌均向外界表示,其產品將全系支持Matter協議。
佛山照明品牌方亦向記者透露,當前正在研發支持Matter協議的產品,預計將于2023年1月出口***。“一旦產品成功上市,我們將能夠在制造端回歸自身所具備的最大優勢。在國內市場,盡管目前還處在智能生態割裂的狀態,但通過提前布局,在逐漸具有相應的技術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的基礎上,未來有望作為第一批品牌,在智能照明生態‘大一統’中嘗到甜頭。”
●注釋: Matter是一個綜合了不同設備和生態系統的總體標準,是一種開源標準,任何智能設備都可以采用它來創造更無縫的體驗。并于2022年10月CSA(連接標準聯盟)正式發布了Matter標準協議1.0版本。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