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從一根鋼筋、一塊磚到建成裝修入住,中間有幾百道工序,往往會因為依賴手工建造和技術參差等原因,導致墻面滲水、門窗閉合不嚴等諸多問題,開發商交樓忐忑不安,業主收樓膽戰心驚。
小到一套住宅,大到城市公共建筑,“像造汽車一樣建房子”,從根本上提升建筑質量的裝配式建筑擔當重任。
住宅建設:發展裝配式建筑勢在必行
房地產行業有句玩笑話:房子可能是我們買過的最貴的商品,也是最“粗放”型制造的商品。因為依靠工人現場施工,墻體砌筑不平,后期裝修要抹灰找平,徒增加墻體厚度不說,多層粘結也間接增加了瓷磚剝落和導致瓷磚鋪貼空鼓等風險;傳統砌磚縫隙多,砂漿不飽滿、多種材料收縮率不同,風吹雨淋自然開裂滲水;衛生間一旦防水沒做好,樓面滲水、墻體發霉、流水不暢等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至;裝修時水電布線、鑿墻開洞,施工人員技術不過關,導致電盒位置布錯、水管走向不科學……建筑業落后的生產方式直接導致施工過程隨意性大,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提升建筑品質,實現美好居住生活,發展裝配式建筑既是必須,也是必然。裝配式建筑不是簡單的拼裝,我市按省政府和住建廳“積極、穩妥”的總體原則,明確“精準工廠預制+精細現場澆筑相結合”的原則,即更具整體性、更容易控制生產品質的部品部件制造在工廠完成,如預制疊合樓板、條形墻板、整體衛浴、整體廚房,統統都是在工廠流水線上生產出來,大小、厚度、平整度精確到毫米級;而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筑,能大幅減少人工誤差,保證施工質量。從生產工具上也采用預制和裝配化,如外墻采用全鋁模現澆混凝土。通過這種方式建造的房子,樓面更平整、房子更牢固、裝修更省事、使用更便利、結構更耐久、家居更整潔。同時,裝配式建筑還具有節能環保、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等優勢。
國家相關政策明確,裝配式建筑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珠三角為重點推進地區。
佛山模式: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建筑質量
佛山從2017年開始,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推動裝配式建筑,已陸續發布了多項配套政策文件,萬科、保利、碧桂園、美的等發展商積極參與,已有裝配式建筑項目11個,還有不少項目采用了裝配式建造工藝,整體市場氛圍較好。根據《辦法》,我市2020年底前,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要達到20%以上,其中政府投資項目要達到50%以上。結合制造業大市,部品部件和建材豐富等優勢,我市在兩年多實踐中也走出了獨特發展模式,受到住建部和省廳的充分肯定,精準契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建筑業發展道路。
佛山推動裝配式建筑的藍圖并不止步于應用。作為老牌建筑建材產業大市,佛山擁有陶瓷、家具、鋼鐵、家電等相關產業基礎,要實現“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的發展目標,產業升級、提質轉型箭在弦上,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裝配式建筑設計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產業鏈條長,分支眾多。就好比一個火車頭,可以加載帶動部品部件生產企業、專用設備制造企業、物流、信息、設計、施工、人員培訓等許多新的市場需求,促進產業標準化、人員專業化,使產業再造和增加就業。同時一旦形成產業鏈發展,部品部件生產和運裝成本將大大下降,形成良性循環,將是推動我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市住建局總工程師劉王生說。
我市已有3個混凝土構件、眾多部品部件生產基地,還有1家集成衛浴企業,對推動佛山裝配式建筑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政策引導:形成市場主導良好氛圍
為全面、穩步推動裝配式建筑在佛山落地生根,《辦法》明確,市政府制定實施目標,對裝配式建筑實施工作開展檢查、督促落實,市、區、鎮(街)三級聯動,市住建局、商務局、科技局、人力資源和保障局、財政局等12個職能部門參與,制定目標、協同推進。
未來我市將重點扶持國家級和省級裝配式建筑研發基地的建立與發展;扶持裝配式建筑設計、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生產制造、運輸、施工等企業;推動預制構件、部品部件在房屋建筑項目中應用;引導房地產業建造裝配式建筑;鼓勵建立生產示范基地和示范建筑;吸納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鼓勵發展裝配式建筑培訓機構和培訓裝配式建筑產業工人。并通過將裝配式建筑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納入供地方案、安排專項用地指標、計容面積獎勵、財稅優惠、專項資金支持、鼓勵裝配式住宅購買等保障措施,為我市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發展保駕護航。
根據《規劃》,到2025年末,佛山將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5%以上,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以上。其中禪南順占比不低于42%,并將三龍灣、禪西新城、佛山西站/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C區、杏壇軍民融合發展創新試驗區、三水新城、高明西江新城、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列為8個重點推進片區。此外,我市還將打造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和部品部件生產基地,形成產業繁榮、質優價廉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讓建筑技術革新給更多的佛山人民帶來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