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上蘭村棚戶區綜合改造項目,隨著12號樓的最后一塊裝配式構件安裝到位,山西首座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建筑順利封頂。
據項目建設人員介紹,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就是在工廠里生產出來房子的柱、梁、板、墻等部件,再運輸到施工現場,像搭積木一樣搭建成房子。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在綠色環保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其節能、節水、節地幅度可分別達到70%、80%、20%,還可減少70%建筑垃圾。
因為是裝配式建筑,水泥、沙土等粉塵類建筑材料不用進入工地,所以在工地幾乎看不到粉塵,施工中對周邊的城市環境影響很小。裝配式建筑構件實現工廠化生產,施工噪聲、粉塵等污染大幅降低,建筑垃圾也大量減少。
傳統建筑的建造過程中,必須用水進行養護作業,否則容易開裂,傳統建筑每平方米大約耗水50千克,裝配式建筑不需要用水養護,可節水80%,按這個項目單體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計算,每棟建筑就能節水336噸。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